目前在漳河流域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存主要有磁山遗址、牛洼堡遗址以及西万年遗址等。另外,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县西南20公里,属磁山公社磁山大队。遗址所在地为太行山脉的鼓山山麓,在磁山村东南约1公里的台地上。磁山遗址的地层比较简单,共有3层,其中第②层和第③层为新石器时代地层,包含磁山文化遗存,根据出土层...
来到磁山遗址参观考察,人类祖先生活的轨迹可略见一斑。 发掘价值 据专家考证,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三项“世界之最”,一是粟的发现,证明我国黄河流域 是世界上由人工培植粟类最早的地方;二是家鸡骨的发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的国家;三是出土的炭化核桃,纠正了核桃是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中国的...
磁山遗址所处台地略呈半岛形式,东、南两侧为南洺河河道,遗址区位于台地西部,现遗址范围大体以周边断崖及东侧铁路为界,平面呈不规则形,地面较平坦,据1985年遗址区保存现状实测,东西最长约420米、南北最宽约400米,总面积约13万余平方米。 遗址距今约8000年,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
磁山文化遗址,坐落于太行山东麓,具体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东南1公里的台上,占地广阔,达14万平方米。该遗址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精心研究,其年代确定为距今7500年至10000年,这一时期正是伏羲神农所生活的时代。磁山文化遗址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早期研究的...
磁山遗址位于邯郸市磁县,是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之一。这里的发掘工作提供了大量关于古代文明的珍贵资料,为研究古代社会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1. 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磁山遗址于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考古学家们在这里揭示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古代的房屋遗址、墓葬到大量的石器和陶器,这些发现...
磁山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武安县治河北岸的台地上,C14测定约公元前6000-前5600年间。在遗址中发现的80个窖穴中存有腐朽粟的堆积,有的厚达2米以上,同时出土的还有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以及猪、狗、鸡和鹿、鱼、蚌、鸟类的遗骸,还有碳化的果实榛子、胡桃等。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该地( ) A. 逐渐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B. 生产...
🏛️ 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镇的明河北岸台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考古学家在这里进行了首次调查,并在1976年至1978年间进行了三次发掘。🌾 磁山文化的遗迹主要包括坑穴、沟和遗物组合堆。许多坑穴中保存了可能是粟的粮食堆积,而遗物组合堆则通常集中分布,大多三四成群,甚至十数堆积在一起...
对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的陶盂、陶支脚进行实验重建,验证了严文明先生于1982年提出的磁山遗址陶盂、陶支脚可能作为组合型炊煮器观点的可行性,并阐述其构成的炊煮器优点与户外适用特点。开展饮食模式重构实验,认为磁山遗址生活的先民在使用此类炊煮器时,可能...
🌾 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北和冀南地区,尤其在武安县的铭河流域,遗址分布尤为密集。根据地层关系,磁山文化可分为磁山一期和磁山二期。🏺 磁山一期文化的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其次是夹砂红陶,细泥红陶最少。陶器制作多为手制,纹饰以绳纹最多,部分陶器色泽不均,有杂色斑点。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的次之,打磨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