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泵理论”是指以生物或生物行为作为动力,将大气中的碳元素传送到海底进而固存的过程。将碳元素固存的过程称为碳截存。南极磷虾以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为食,是南大洋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它支撑起了整个南极的生态系统。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南极磷虾肠道短,在特定情况...
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括种植C4植物的组合或混合物的方法,所述C4植物已被发现特别强有力地将碳截存至土壤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至少两种C4光合作用途径草和至少一种滨藜属(也用通用名称滨藜(saltbush)和滨藜(orache)称呼)任意成员(例如大洋洲滨藜(Atriplex nummalaria))。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
《华北高产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截存机理与定量特征》是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由孟凡乔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摘要 以华北高产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田间受控试验,结合田间冬小麦14C脉冲标记技术和模型模拟,研究在冬小麦-夏玉米栽培方式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不还、焚烧、小麦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
2009年12月,国际气候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成为全球合作保护气候的新起点,使低碳经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有科学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碳截存方法可以有效减缓温室效应:N2、O2H2甲醇↓CO2空气催化剂吸收池分解池合成塔高温、高压水(1)请写出两种你所熟悉的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式 、 .(2)低碳也...
《我国西南地区长期免耕农田对土壤碳截存影响研究》是依托西南大学,由郝庆菊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摘要 免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和应用的一种农作制度,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当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通过免耕管理增加农田土壤碳截存从而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正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为持续放牧草地的2.84,2.44和2.27倍,土壤容重比持续放牧草地降低了10.60%.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长期过牧下的冷蒿草原恢复为以羊草为优势种的原生群落类型将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在恢复过程中其地上植物组分,根系和土壤(0—40cm)的固碳潜力可分别达到65.58,241.77和2176.19g·m^-2...
农林复合系统由于林分,农作物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储藏和固定碳具有巨大的潜力.其已经成为减少大气CO2浓度,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土地利用方式之一,将会对陆地生物圈中通量的输入和碳的长期贮藏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豫东平原农区5,9,11和13年4个不同林龄的杨农间作复合系统的生物量,生产力和碳截存量进行测定和...
富碳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截存及其环境意义 万方数据
碳截存 碳截存(Carbon Sequestration),是指二氧化碳的捕获、分离、存贮或再利用。目前,碳截存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得以利用,并有望成为人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