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碣石篇 朝代:两汉 作者:***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
观沧海 / 碣石篇两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
碣石篇原文的相关古诗 明君辞原文 明君御四海,总鉴尽人灵。仰成恩已洽,竭忠身必荣。圣泽洞三灵,德教被八乡。草木变柯叶,川岳洞嘉祥。愉乐盛明运,舞蹈升太时。微霜永昌命,轨心长欢怡。 右明主曲原文 明君班五瑞,就日朝百王。充庭植鹭羽,钧天奏清商。本支同中岳,良臣安四方。盛明普日月,兆民乐未央。
碣石篇观沧海,东临碣石,沧海无埃。灵若勃怒,超腾如驶。齐入汨出,轮天轴地。连涎八裔,飞沫万里。日月星辰,乍沉乍起。琼楼金城,十二逦迤。愿随神仙,龙鞭凫屣。一越三千,游戏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碣石篇 [明代] 黄卿 碣石复出,陟彼壮观。 群山半沉,澥渤浮天。 日光涌荡,鲸鳌晏眠。 舰艘游汎,渺渺澄涟。 海不扬波,维国之正。 越裳肃慎,来贡雍雍。 秦桥汉庙,堙没芜墟。 彼硕垂钓,悠哉乐且。
汉字 碣石篇 释义碣石篇jié shí piān 樂府舞曲歌辭。漢末曹操北征烏桓,經碣石,出盧龍塞,作詩,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宋書樂志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南齊書題作碣石,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解,記軍行所至風景及箇人心情感受,晉用爲拂舞歌詩。參閲樂府詩集五四晉拂舞歌詩、晉書樂志下。
观沧海(碣石篇) 三国· 魏·曹操 【原文及今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登上碣石山顶居高观海,海水沧茫壮阔)。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拂动草木,海上涌起巨大波涛)。 日月之行...
你提到的“东临碣石篇”实际上指的是曹操所作的《观沧海/碣石篇》,以下是全诗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文解析 首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
观沧海 / 碣石篇 观沧海 / 碣石篇 观沧海 /碣石篇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