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魏时期的摩崖石刻《石门铭》,为鸿篇巨制,影响很深,有“摩崖神品”之称。此铭风格粗犷,并且石刻保存相对完好,于诸摩崖石刻当中,其字迹保存也是较为清晰的,实难得一见。作为魏碑书法的典型代表,《石门铭》具有魏碑书法的雄强之风。其作品风格奇逸而不失浑厚,用笔方圆兼备,或许是摩崖刻石的原因,历经岁...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也称为《王远石门摩崖》,是著名的"石门十三品"之一,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位于陕西汉中褒城东北褒斜谷石门东崖壁上,由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字。《石门铭》碑高175厘米,宽215厘米,28行,满行22字,后书题记7行,每行9至10字。后汉开凿的石门道...
此石刻被康有为誉为“神品”,他在其《广艺舟双楫》中有言:“《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门颂》、《孔宙》等碑,皆夏、殷旧国,亦与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笼也。”书者王远在正史中并无记载,但康有为推之为南北朝碑石大书家。▼《石门铭》高清大图释文对照欣赏(精拓放大本)...
《石门铭》之笔法,既展现了书者的匠心独运,又体现了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临摹与欣赏时,宜细心体会其笔法的精妙之处,感受其笔势的灵动与力度的变化。三结字充满生命性 《石门铭》的风格,在南北朝碑刻群中独树一帜,以其自然古朴而著称。其结字灵活多变,字势起伏跌宕,大开大合,展现出一种寓奇绝于平正...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正月刻,武阿仁刻字。楷书。28行,每行22字。铭在陕西汉中石门崖壁,是北魏崖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碑刻中记述书写与刻石人名的最详尽之作。此摩崖书法骨力开张,大书深刻,笔阵森严,气势雄伟,意趣天成,纵横豪放,以奇取胜。结字、布白随...
一、《石门铭》书法艺术特点 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着山沟河谷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然后铺上木板形成栈道。穿越汉中盆地的栈道有七条,以褒斜道最负盛名。褒斜道南起汉中褒谷口,北到关中眉县斜峪关,蜿蜒曲折,全长235公里。多少年来,因其在古代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
《石门铭》是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它由王远撰文并书丹,武阿仁凿字,属于楷书书法作品。摩崖通高175厘米,宽215厘米,原刻于陕西汉中石门东壁,后被移至汉中博物馆。《石门铭》是“石门十三品”之一,记载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废置已久的褒斜道之事。它与《石...
石门铭原拓高清放大修复并附历届国届作品赏析
应是世间第一楷书《石门铭》清晰本 书丹为“太原郡王远”,凿字为“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01 康有为的字因此而得之,但康有为的字,没这个开阖之力。02 原字用笔偏方,但世代绵延,剥蚀之后,则圆矣。以方笔写之,无此气息。03 宜用羊毫笔表现之。04 结字奇趣横生,无出其右者。05 笔力宜厚而松,不可...
李松临《石门铭》,气韵生动,浑穆大气 李松在临摹《石门铭》时,注重笔法的运用。他采用正锋圆笔起笔,取法篆籀,以裹锋为主,使线条似“绵里裹铁”,圆厚有力。同时,他还注意点画的长短变化、气韵的悠长以及笔势的飞动,给人以痛快淋漓的感觉。在结字方面,李松遵循《石门铭》多变、随势生态的特点,使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