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僧”之一的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有着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他大胆地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观点,在他所处的时代,提出这一观点是需要有智慧和勇气的。因为那个时候画坛的主流还是被清代“四王”书斋式的艺术行为所笼罩。石涛像 石涛山水卷《搜尽奇峰打草稿》局部作为一位画...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50岁云游京师所作的巨构,画卷中山峦起伏环抱,有一种超越时空无尽蔓延的卷轴感,尖峰直插,怪石点缀,如星星棋局密布。而山中的涓流迂回曲折,此态之小之静,忽又注入大江之大之动。清 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局部 可以看作是石涛“搜尽奇峰”后的动势,画中流逝的不仅仅是师自然的“再现...
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可以看做是他对书画创作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书画作品应多采素材,多观事物,才能迸发灵感,创出奇妙之作。因而应“搜尽奇峰”。但画作亦应多磨多练,于反复磨练中不断摸索,以便将“搜尽奇峰”所产生的创作灵感和意境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作品当中。这是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渐凝练出...
而在这幅画中所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具有开创性的艺术观点,更是石涛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他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才是艺术创作最为广袤和丰富的灵感宝库。画家不应仅仅局限于画室之中,凭借臆想和模仿前人作品进行创作,而应该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山川的雄伟壮丽、河流的奔腾不息、花草树木的生机盎然...
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搜集山峰素材以作绘画之用,而是他对于绘画创作过程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深刻领悟。这里的“搜尽奇峰”,既指画家要广泛涉猎、深入观察自然山水,又指画家在内心深处对自然山水的深度体验和理解。而“打草稿”,则是对绘画创作过程中构思、立意、布局、用笔、用墨等各个环节的...
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清]石涛《云山图》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意境翻新,尤其是晚年的山水画...
【每周一画】清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清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局部) 纵43.0厘米 横287.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搜尽奇峰打草稿》写山重水复、危崖险峻、小桥流水、村舍寂寥之景,是石涛最著名的传世作品之一。因卷中出现了疑似长城的建筑,故有学者认为此画描绘的是居庸关、八达岭附近的景色。此作皴法不...
《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一个具体的事例。这幅画的笔法虽然以牛毛皴和苔点为主,但画面中还有披麻皴、解索皴和折带皴等笔墨特征。石涛为了表现不同的山峰,用尽了各种办法进行表达。应该说,这些皴法的不同组合与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而这种创造也是属于画家本人的绘画语言。这对“图像时代”的中国画创作来说是...
《搜尽奇峰图》是清朝石涛创作的纸本山水画,该卷卷尾有石涛的一段题跋,是其山水画创作的经验总结,对后学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简要介绍如下:全卷从右至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 长卷起首,绵延重叠的山峰逐渐聚拢到一起,随着缓坡与道路引向第二部分。第二段 此段峰峦峭拔险峻,一望无际,山中古木...
在中国,几乎所有画家乃至学习画山水画的爱好者都知道石涛题写在卷首的这句话——“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句话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这幅画。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艺术态度。名作赏析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