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梯寺来由之传说:唐(877年)河南魏博节度副使木锄,带兵平闽经过此地时,一方面,因为厌恶仕途,另一方面,是被此地美丽的风光所吸引,便辞官为僧,释名六德,辟山筑路,凿山建寺,因古代都是以石阶作路,状如爬山梯步,俗称石梯寺。这就是石梯寺来由传说;又传唐代御史朱国步,宋代总兵杨光度,明代...
福建石梯建福寺,始建于唐朝877年,至今已有近1150年的历史。🏛️ 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梯云殿、玉皇殿、福建第一大观音殿、肇顺圣候、夏午堂等,是莆田最早的佛家活动场所之一。🗿 寺内还保存有唐、宋、明、清时期的石狮、石槽、石臼、石刻、叠石塔、香炉、望柱等历史文物。🌳 寺外周围有...
石梯寺西南边的龙潭传说中有一条卧龙,留下了一个水平似镜、深不可测的巨潭。这潭水被称为“龙水”、“仙水”,周边村庄的居民用它祈求大吉大利。钟潭与小和尚的误踢:石梯寺东北边的钟潭是因小和尚误踢狗槽而形成的水潭。天晴气爽时,潭水静影沉壁;波兴浪涌时,声若奔雷。龙潭和钟潭的水最终...
大自然的风光尽收眼底,让我不得不再次驻足停留,心中那般恋恋不舍油然而生。总而言之,石梯寺是莆田市又一大名片。 太阳西下,点点白帆的归来,点缀了整个石梯寺的风景。石梯寺正如明代柯潜状元所描绘:“龙潭何鱼不化龙,凤岪有鸟皆成凤”。 这山水,这奇峰甚是天造奇观,让我无不拍手叫绝。到了夜晚,我俯瞰山脚...
石梯寺,位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坐落在坪洋山与邱秀山的风头岑山坳,海拔约70米。石梯寺原名石梯建福禅院,据《八闽通志》记载,该禅院创建于唐僖宗乾符四年,即公元877年,至今已有1126年历史。1912年,石梯寺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在1914年,人们重建了大雄宝殿。经过岁月的洗礼,石...
《八闽通志》载:“石梯山峻峭如梯,其上最宜茶,萧之茶,龟山为上,石梯次之。”可见石梯茶叶名不虚传。茶园兴旺一时,随寺院的遭劫,也渐趋式微,今只是凤毛麟角,犹为可贵。随着石梯寺的重建发展,经过培植,将会再度复兴。出身东海镇东海村的知名企业家蔡步金先生(也是旅游区筹委会副主任)慷慨解囊,决定捐资重建...
转眼间石梯寺东边的一座山峰变成金猴抱瓜形状,此后石梯 寺增添了“金猴抱瓜”这一景点。龙潭涌泉与钟潭传奇分别位于石梯 寺西南边和东北边的龙潭和钟潭是石梯景区最负盛名的两处景点。相 传很久很久以前,石梯西溪有条龙,龙卧之处留下一个水平似镜深不 可测的巨潭,此即“龙潭”。那潭口俏似龙的嘴巴,翘首...
石梯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坪洋山与邱秀山的风头岑山坳里,距笏枫公路北侧10多里。石梯寺原名石梯建福禅院,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河南魏博节度副使木锄,带兵平闽时,厌恶仕途,在此落发为僧,释名六德,遂兴建此寺。唐乾宁三年(896年)赐额:“石梯建福禅院”,明代改为建福寺,...
肇顺;石梯寺二代传人,福建莆田忠门鸡石村人。俗姓伍,名肇顺,行二。生于唐中和二年(882年)...
本报讯2月3日,东海镇乡道西坪线Y801利角水库至石梯寺路口公路改造工程圆满竣工。这项改造工程的竣工通车,完善村民通往石梯寺及坪洋村的交通网络,成为东海镇发展的“加速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群众出行、生活方便。 这条改造后的公路起点自东海自来水厂门口道路,终点至石梯寺风炉嘴路口,7.5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