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称四川乐至县回澜镇发现庞大的神秘石桅杆群,并声称这些石桅杆是古人建造,堪称“全国最大的桅杆群”。还有网友进一步称,该石桅杆群位于回澜镇灵官庙旁。11月15日,乐至县文旅部门及回澜镇乐安社区相关人士回应红星新闻记者,这些石桅杆多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附近群众祈福所立,是否有价值目前暂无结论。▲...
在古代,考上秀才、举人、进士或担任四品以上官职的人,可以在石桅杆上凿上自己的姓名、生平和主要事迹,并雕刻龙凤呈祥或狮虎争雄等吉祥物作为装饰。石桅杆的底座形状也有规定:秀才的底座为四角形,举人的底座为六角形,而进士和四品官位以上的底座则为八角形。设立石桅杆的目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激励子孙后代成才立业,流...
这些石桅杆,又被称为石旗杆,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通常选用坚硬的花岗岩石条,经过精细雕琢,形成方形的柱体或圆形的石柱。柱身上,鱼跃龙门、龙凤呈祥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浮雕装饰物被巧妙地雕刻出来,为这些祠堂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威严。在封建时代,家族中若有人取得功名,不仅会在祠堂的大门和厅堂上悬挂显眼的匾额以示荣...
近日,《蕉岭民生论坛》有网友透露,蕉岭新近矗立了一根石桅杆。这根石桅杆,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古代科举文化的实物见证。在客家地区,每当有人考取功名,便会在家宅或祠堂门前左右对称地竖起两根桅杆,并套上斗子以示荣耀。而套斗的数量,更是有着严格的讲究:若仅考中举人,便只能套一个斗,称为“单斗桅杆”...
从徐教授的演讲中可以归纳石桅杆具有以下特点: 1. 象征意义:石桅杆象征着科举功名,是荣誉、庄严和威武的标志。它体现了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精神,是乡绅世家社会地位的体现。 2. 结构特点:石桅杆通常由花岗岩石条凿...
“大清嘉庆甲戌、恩进士李登峩立,字迹特别清晰。”2024年10月23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安罗村二组李家大院门前看到,立着一对石桅杆,高10多米,其顶部是一帽状石雕,十分壮观,因其像船上的桅樯,故名为“石桅杆”。2013年5月,李家大院石桅杆被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重庆文保总队邀请巴蜀文化学者徐平教授(著有《四川特色古镇文化大观》、《巴蜀风土杂记》等)亲临枇杷山书院,开讲巴蜀地区文史研究——古代石桅杆考述。两个小时的讲课,干货满满,为我们诠释石桅杆的缘起高光、...
清朝石桅杆制度 石桅杆在客家地区被视为标志功名的重要象征,通常在祠堂、祖屋、会馆等地方设立。在清朝时期,石桅杆制度逐渐形成并得到推广。 石桅杆的设立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只有获得功名的人才可以申请设立。根据功名的不同,石桅杆的高度和装饰也有所不同,例如进士可以立高六米的桅杆,并配以石斗;举人立高四米的...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四川乐至惊现庞大的神秘石桅杆群,网友称是古人建造,官方:多为祈福所立 椒点资讯 发布于:河南省 2024.11.15 20:00 +1 首赞 收藏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
石桅杆群介绍:碑亭左右两侧各有12根石旗杆,石旗杆也称石笔,是客家人的旌表之物。族中倘有人取得功名,除在祠堂大门或厅堂上高悬匾额外,还要在祠堂门前竖立石旗杆,以示荣耀和激励后人读书仕进,激励子孙后代成才立业。 景区简介: 宁化客家祖地,素有“北有大槐树,南有石礕村”之说。景区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