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 ,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 。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样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石家河文化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
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大、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位于天门市石河镇,毗邻镇北,分属土城村,芦岭村、唐李村、东桥村辖地,东南距天门市城区约16公里。 遗址占地面积8余平方公里,由40处地点组成。 各地点相距很近, 有的甚至紧密相连, 其中心区还有一座构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城和...
今年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石家河遗址最新考古成果,首次确认石家河古城由内城、城壕(护城河)和外郭城构成,总面积348.5万平方米,是长江中游同期最大城,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同时,水利系统的新发现,深化了对长江流域距今5500年至3800年城市规划和布局的认识。经过近70年20多次发掘,出土各类...
自远古而来的风沙里席卷着先民的传说,变化了亿万年的沟壑里刻录着历史的年轮。一次跨越六十年的考古之旅,一场不曾间断的旷世发现,陶器、玉器、刻划符号、墓葬...不断涌现的文物信息串联起时空,将人们带入一座6000年前的史前文明古城。探秘石家河遗址,解锁你不知道的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遗址由内城、城壕、外郭城构成,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石家河周边呈半月形分布有17个城址,包括大悟土城、安陆王古溜、孝感叶家庙、黄陂张西湾、应城门板湾、应城陶家湖、天门笑城、天门龙嘴、荆门城河、荆门马家垸等,这些城址大一点的达70万...
石家河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一个古老文化类型,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这片遗址群如同一座历史的宝库,见证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石家河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其年代距今约4600至4000年,是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的重要文化类型。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以小型精致的玉件为主,...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简称“央博”数字平台)再次开启“寻根之旅”,助力文化传承,将石家河遗址复原在数字平台,为更多人了解石家河遗址打开了新的窗口。 跟着“央博”的脚步,走进石家河遗址,追寻史前传来的玉振...
”方勤说,所以石家河遗址变迁更迭的过程,持续见证了长江中下游的文明进程,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探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石家河古城遗址 石家河遗址考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对罗家柏岭等地进行第一次发掘,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被称为“中华第一凤”的石家河玉器——团凤,就是在这里...
日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成果,首次确认石家河古城由内城、城壕、外郭城构成,面积近350万平方米,为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的古城,同时还新发现了古城的水利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石家河古城及长江文明进程,提供了全新的重要材料。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4年,是长江中游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