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龙门石窟墙壁内首次发现石刻造像→ 近日,为配合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考古人员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进行清理时,出土了较多精美遗物,并发现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这是龙门石窟首次在古代维修工程的墙壁内发现造像。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由石块、青砖垒砌...
紫竹观音造像最令他着迷。为了捕捉造像的微表情并精准表达出来,他常常看照片、视频,或是到现场观摩,总有那么一瞬间邓永佳觉得自己在与当时的匠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对他来说,这门手艺不仅仅是吃饭的本事,更是一场石刻梦想与文脉接续之旅。在民间,从某种意义上说,石窟造像是安岳人的文化乡愁。很多外地游子回到...
中国五代至元代时期的佛教石刻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现有造像380余身。其中五代造像数量少,形制小,尚保留晚唐遗风,多于青林洞内外,最早的造像为后周广顺元年(951)滕绍宗所造的弥陀三尊像。简介 飞来峰一名灵鹫峰,在灵隐寺前,海拔168米,古木参天,岩石突兀,如矫龙、奔象、伏虎、惊猿...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佛教造像计有七十余尊。依据造像材质的不同,有金铜、石刻、陶瓷及玉木之分。其中以石刻造像居多,时代特征明显,且不乏精品。这些石刻像,除一尊外,原都是芝加哥知名收藏家布伦戴奇(Avery Brundage)的旧藏,于20世纪60年代捐赠给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摩崖造像:以石刻为主要内容的佛教造像,特点是或置于露天或位于浅龛中,多数情况以群组形式出现,有时与石窟并存。相关信息 霍州市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山西临汾霍州市西南7公里处的汾河东岸山崖上,长约30米,佛像分布最高处距地面约11米,密集区多达8层。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霍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
石刻艺术是雕塑艺术的一种,是用石质材料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石刻艺术可分为造像、碑碣墓志、建筑构件等几大类,本文只讨论墓葬中的碑碣墓志和石刻造像。墓碑起源于丰碑。丰碑就是棺木下葬时立于墓穴两旁的木质立柱。柱上有孔,用一根木头穿过,上面拴着绳子好把棺木吊入墓穴,类似于轱辘。
上图 1961年3月4日,宝顶山摩崖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上图 宝顶山大佛湾全景图,摄于大足石刻博物馆。大佛湾是"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上图 宝顶大佛湾造像...
在雕刻手法上,白花石刻吸收了广元深厚的摩崖造像的艺术手法,镂空雕、浮雕、浅浮雕、深浮雕,繁复的传统工艺都要运用于其中。唐骏介绍,被誉为“千佛崖最美造像”的持莲观音像,用的就是镂空雕的手法。唐骏在挑选原石(图据受访者)为了能够在这质地特殊的石头上雕出“花儿”来,白花石刻的手艺人还要自己制作工具。
成都万佛寺石刻造像是我国南方地区年代较早、题材丰富、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批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多、保存较完好、年代序列清晰、雕造精美、题材丰富,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已为学术界广泛认同。然而,由于这些造像系清末(1644-1911年)以来陆续出土,且出土后几经辗转,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