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绝大多数刻画在丧葬礼制性建筑上,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铺首衔环左右伏羲。女娲交尾于环上从绘画技艺上来看,汉画像石运用绘画、雕刻的艺术形式,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刻画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反映了...
东汉“曾母投杼”纺织图画像石刻 东汉“曾母投杼”纺织图画像石刻是东汉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文物特征 画面宽160,高91 厘米 刻四层:1、迎宾、2、纺织、3、烹饪、4、祭祀,四周由菱形方格作边框,一侧为群凰图。出土环境 1970年冬泗洪县曹庄公社向阳大队画像石室墓内出土 ...
这其中,以武梁祠为代表的武氏墓群石刻又分外耀眼。武氏墓群石刻,是东汉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典型的一组石刻画像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画像石阙、圆雕石狮以及部分画像石祠堂和石碑。该组石刻配置规律而严谨,石狮、阙、碑、祠堂一应俱全。其中,武梁祠是武氏墓群石刻中...
发现:最为古老的苍颉石刻画像! 1954年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发现东汉末年大型墓室石刻画像,后称沂南汉画像石。墓分前、中、后三主室,中室南壁东段画像中刻绘的第一个历史故事就是“苍颉造字”。画面分两层,上层刻仓颉造字故事:左边一人四目披发、衣着兽皮,榜题“苍颉”...
五百罗汉画像石刻,现嵌于天宁寺大雄宝殿前廊两侧,始刻于清嘉庆三年(1798)四月,以杭州净慈寺罗汉像为模本。始刻于清嘉庆三年(1798)四月,以杭州净慈寺罗汉像为模本,并按宋时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排行名次。据《天宁寺志》载,其时海禁宏开,中外通商船舶担心海洋风浪倾覆,于是相率来寺恭请拓像供奉舟中...
济宁新闻网讯 济宁市嘉祥县,现纸纺镇武宅山村北的武氏祠,是建于公元2世纪东汉晚期的一处家族墓群石刻,存有大规模且保存完整的汉画像石群,雕刻精美、内涵丰富。武氏祠不仅是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世界艺术史上,还与西方帕特农神庙、蒙娜丽莎具有同等地位。武氏家族墓地,在以前被统称为“武家林”,...
其中的“汉武侯像”尤为珍贵,乃是我国已知诸葛亮石刻画像中存世年代最为久远的。 0 1 . 汉武侯像拓片 《汉武侯像碑》又称《明·诸葛武侯石刻画像碑》。画像中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宽袍大袖,面容形象饱满,朗眉星目,颇有威仪。加之整体刻工细腻,线条流畅且飘逸,亦有脱尘出俗之感,可谓画工、刻工...
📜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门榻、石阙、石窟、祠堂、墓室等构件上,都刻有各式各样的装饰画,这就是画像石刻。画像砖则是刻在砖坯上再烧制出来的装饰画。🏛️ 画像石刻在汉、魏、六朝及唐代盛行。汉代厚葬之风兴起,画像石刻技艺也随之提高,达到了巅峰。汉代的画像石刻被誉为历代代表之作,后人常称之为“汉画像...
《明观音菩萨像石刻》局部 据民国时期的周贵德《青州纪游》记载:“吴道子画像石,高三尺余,刻南海大士像,慈祥满面,下有善财童子及水瓶、柳枝等。左上方刻竹数竿,有小字云:‘唐吴道子画像,明冯起震添竹重镌’,珍品也。”这件石刻在民国时期存于益都县民众教育馆中,1960 年移入益都县博物馆(现青州博物馆)收藏...
供奉在原万佛延寿寺大悲阁内铜观音像“悟空师父碑”立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青白石质地,螭首方座,通高4.12米,碑身边框线刻10条惟妙惟肖的平眼龙,碑文记载了明代崇祯年间护国万佛延寿寺的修缮情况,碑阴线刻须菩提祖师画像,该碑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画像源于北宋才子 “悟空师父碑”为人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