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友 2023-5-26 13:00 来自微博网页版 #23年没来往的继子获得天降遗产# 事先立遗嘱方可防止继承中的意外事件。这个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可能有两点为一般人所难以理解:一是,继子吉先生23年未与被继承人丁先生联系,因为其母亲已于1996年与吉先生离婚;二是,2004年丁先生与伍女士结婚,伍女士时年24岁的女儿臧...
石佳友 ,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语国家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石佳友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师 学位/学历 博士 专业方向 民商法、比较法、国际法、欧洲法 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 主要成就 首届国家优秀自费生奖学金得主 职称 教授 性别 男...
2023年6月9日,“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在强化网暴治理。就在两天前的6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举办蓟门决策论坛第126期,聚焦网暴的法律规制。现推送论坛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老师的发言,以飨读者。石佳友: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公共政策...
石佳友 人民大学 法学院教授 擅长:民商法、比较法、欧洲法 教育背景 2000-2005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博士; 2000-2006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 1999 巴黎第一大学参加第二批中法欧洲法项目; 1996-2000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硕士; 1992-199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 简介 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迄今 人...
刘凯湘、李永军、陈华彬、石佳友、程啸、纪海龙六大名家齐聚一堂,共议民法典债权重大疑难实务问题 为深入探讨和解析《民法典》中债权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实务案例,促进法律知识的更新与实务技能的提升,民法典债权重大疑难实务问题学术研讨会暨《债权法讲义》新书发布会于8月23日在京师律师事务所一层大讲堂成功举办。此次...
◇石佳友:李教授说的很有道理,以《民法典》为例,关于胚胎的唯一条款规定在人的条件里面,广义上属于人的范畴,和自然受孕的胚胎只是形成机制不同,原理上都是人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刚才说采取辅助生殖的情况,往往可能是因为自然受孕存在困难,比如说精子弱或过少导致无法自然受孕。虽然是通过体外的方式,但无论如何,...
人格权编的中国范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院教授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23年第3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作者身份信息为发文时信息。内容提要中国《民法典》设置独立的人格权编,是新时代下基于满足...
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重点节目——《闪耀东方》第二季,于昨晚在江西卫视荧屏播出了第十一期节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石佳友在节目中主讲了《中国法治的力度与温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
石佳友:个人信息可携带权是在三审稿中新增的规定,内容包括数据主体获取个人信息副本权,以及请求数据控制者直接将与数据主体有关的个人信息传输给另一数据控制者的权利。有利于促进信息流通与共享,打破数据垄断。 与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相比,可携带权的复杂程度更高,因为涉及到第三方,且有一定的限制,信息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