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白背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水稻灾害性病毒病。该病2001年在广东阳江市被发现;2009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范围迅速扩大;2017年在南宁市晚稻局部稻区暴发为害,2019年以来为害得到控制,但田间仍可零星发现被害植株。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
由此可见,水稻黑条矮缩病是通过灰飞虱,在水稻或麦子上反复转移之后,进行传播的。该病毒会在大麦和小麦的病株上以及灰飞虱的体内越冬。所以其病毒侵染的循环途径为:麦→早稻→晚稻。三、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择品种:现在还没有直接能对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品种,不过在种植时我们可以...
这种疾病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症状识别:水稻矮缩病的症状表现为病叶上出现黄白色点条斑,叶片浓绿且僵直。孕穗期发病时,穗颈会缩短,形成包颈或半包颈穗。🔬病原分析:水稻矮缩病毒由黑尾叶蝉等叶蝉传播,病毒粒体为球状多面体,体外存活期较短。🌡️传播与发病条件:病毒通过叶蝉传播...
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具有广泛寄主范围的病害,不仅影响水稻,还可能感染其他作物。其症状表现多样,通常包括植株矮化、叶片黄化、卷曲甚至枯死等。此外,水稻矮缩病还可能导致穗部畸形,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4.病原的寄主范围 水稻矮缩病毒(RDV)的自然寄主广泛,主要感染禾本科的稻属、大麦属、稗属和狗尾草属的...
病株症状及发病特点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在早期感病阶段,特别是在苗期,病株会出现拔节困难、植株矮化和分蘖增多的现象。叶片呈深绿色,上部叶面可能出现凹凸不平的皱褶,并且新生叶的叶基或叶尖会卷曲。病株的茎秆表面出现一些蜡白色瘤状突起,呈纵向排列成条状,手摸时有...
要防治水稻矮缩病,在种植前期使用农业和生物方法来进行防治,在发现病情后,可以选用杀虫双水剂、晶体敌百虫等药剂进行防治。 1、水稻矮缩病病原及特征 水稻矮缩病病毒侵扰水稻后便能致使水稻出现矮缩,病毒是呈球状的多面体,体长为75nm,双链核糖核酸结构。钝化的温度在40~45℃之间,1000~100000倍是病毒的稀释界点,...
首先,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并不会通过种子携带的毒素进行传播。相反,这种疾病主要依赖于白背飞虱这一传播媒介,它们会携带病毒并感染水稻植株。水稻在分蘖之前的苗期阶段(包括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是极易感染这种疾病的时期,特别是在秧苗生长到2至6叶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白背飞虱是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在南宁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的病毒性疾病,其学名是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这种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其寄主范围广泛,包括水稻、玉米、薏米、稗草、水沙草等多种植物。该病主要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等地发生,症状表现为植株矮...
一、水稻矮缩病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要点 水稻矮缩病识别要点: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病叶症状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①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矮子禾,是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具有突发性强、扩散蔓延快、危害损失大的特点。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后可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损失达10%~30%。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称稻黑条矮缩病毒。🌾 农业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