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诗【作者】罗椅 【朝代】宋 瞌睡从何来,譬若风雨至。曲几不待凭,虚棂那暇寄。应人眉强撑,伸手扇已坠。径游华胥国,欲见混沌帝。齁齁自成腔,兀兀更有味。息疎疑暂醒,气窒还扶醉。儿童俗恼翁,摇膝问某字。吻间仅一答,言下已复寐。杂然拍手笑,欲嗔嗔不遂。何曾参佛祖,先会点头意。何曾逢曲...
诗句:“不作封侯意,惟吟落第诗。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此诗直接表达了诗人白天卧床小憩的情景,与打瞌睡意境相符。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诗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此中‘飘泊天涯,寒月悲笳’或...
1.描写“打瞌睡”的诗句有哪些 1、绿竹挂衣凉处歇,清风展簟困时眠。——(唐) 白居易《池上即事》 释义:在竹子林里面把衣服挂起来,静静的休息,清风一阵一阵的吹来,让整个人更加舒服了。 2、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宋)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释义:困眠时纸帐中十分温暖,饱食从来没嫌弃...
关于瞌睡的诗词 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 [元代] 第一折(冲末王安石上,诗云)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学而》第一须当记,养子休教不看书。小生姓王名安石,字介甫,金陵建康人氏,官拜参政之职。今因苏子瞻乃眉州眉山县人也,乃苏老泉之子,弟曰子由,... ...
解析:这首诗以现代语言描述了夜晚时分人们因疲倦而眼皮沉重,灯光昏暗下意识变得模糊,仿佛在梦中寻找着什么,醒来时仍感到困顿不已。 唐·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意境联想句(非原诗完整引用):“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回何处寻归路,唯有瞌睡伴长夜。”(注:后两句为创意性添加,旨在表达瞌睡之...
瞌睡诗,瞌睡从何来,譬若风雨至。曲几不待凭,虚棂那暇寄。应人眉强撑,伸手扇已坠。径游华胥国,欲见混沌帝。齁齁自成腔,兀兀更有味。息疏疑暂醒,气窒还扶醉。儿童欲恼翁,摇膝问某字。吻间仅一答,言下已复寐。杂然拍手...
春日瞌睡的诗歌 1.《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解释: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2.《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酒困路长惟欲睡。” 解释: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3.《水调歌头·...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宋)苏轼《水龙吟—一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心中万千思绪,柔肠百转,困倦之时,娇媚的眼睛仿佛要睁开却又合上。露柱与灯笼,休更打瞌睡。——(宋)释原妙《偈颂十二首》高大的柱子和灯笼旁,打更的人似乎已经打起了瞌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打瞌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dǎ kē shuì,意思是打盹。 关于打瞌睡的诗词 偈颂十二首(其八) [宋]释原妙 腊月三十日,时节看看至。露柱与灯笼,休更打瞌睡。觌面当机提,当机觌面觑。蓦然触瞎眼睛,照顾烂泥里有刺。 18浏览0喜欢偈颂 偈十六首(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