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赏斋帖》上卷刻钟繇小楷《荐季直表》一帖。原墨迹为白麻纸唐摹本,第六行首字“民”缺戈画,避李世民讳,是传世钟繇诸帖中惟一的墨迹本。南宋末由内府流出归贾似道,明中叶在沈石田家。沈石田与华夏父亲有交谊,此迹便转归华氏。 真赏斋帖》由文徵明父子勾摹,著名刻手镌刻。因此《真赏斋帖》精妙地传达了...
台湾华绎之旧藏《真赏斋帖》火前本 局部之一 无锡博物院藏 其母吕氏,生子五人:华夏、华韶、华勺、华英、华文甫。华夏居长,由于其患有鼻子出血的毛病,故放弃了科举,进而转向对古代法书、金石以及碑帖的收藏与研究,并将其居所命名为『真赏斋』。华夏和当地的名士多有来往,『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就曾与之交...
《真赏斋帖》三卷,明嘉靖元年(1522)无锡华夏以家藏墨迹,请文徵明父子钩摹,章简父刊刻而成,摹勒极精善,论者以为有明刻帖第一。全帖三卷,上卷是锺繇《荐季直表》,中卷是王羲之《袁生帖》,下卷为王方庆《万岁通天帖》,并刻岳珂、陆行直、郑元佑、张雨、袁泰、李应祯、吴宽等跋。帖刻不久遭火而毁,经章...
《明拓真赏斋帖》是明代的一件艺术品。《真赏斋帖》,一册,拓工装潢极精细。金帖三卷,上卷是三国·锺繇《荐季直表》,中卷是晋·王羲之《袁生帖》,下卷为唐·王方庆《万岁通天帖》,并刻岳珂、陆行直、郑元祐、张雨、袁泰、李应祯、吴宽等跋。帖刻不久遭火而毁,复刻稍逊,故有火前本与火后本...
在中国书法史上,明代刻帖的风气尤胜于往昔。《真赏斋帖》诞生于如许背景,它由华夏编次,文徵明父子勾摹。明 文徵明 真赏斋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但据史载《真赏斋帖》刻成后不久即遭遇倭寇之乱,原石遂被大火焚毁,华夏又依据真迹另刻了一个新版,后人遂称火灾前的刻本为『火前本』,灾后的刻本则称之为『火后...
探索《真赏斋帖》的奥秘,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代嘉靖年间。这本刻帖,成于1522年,不仅见证了华夏(字中甫)的收藏热情,更展现了文徵明、文彭父子的精湛书法技艺。而名刻手章简甫的刻石技艺,更是让这本帖成为传世之作。📏 尺寸与材质 《真赏斋帖》的拓本,纵29cm,横13.7cm,以册纸本呈现。每一页都承载着那...
《真赏斋帖》成于1522年(明嘉靖元年),由无锡收藏家、太学生华夏(字中甫)将其“真赏斋”中收藏的魏晋法帖,请挚友文徵明、文彭父子钩摹,由名刻手章简甫刻石。刻石后墨拓成帖。 《真赏斋帖》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魏锺繇《荐季直表》,中卷是晋王羲之《袁生帖》,下卷是唐王方庆《万岁通天帖》。并刻岳珂...
《真赏斋帖》成于1522年(明嘉靖元年),由无锡收藏家、太学生华夏(字中甫)将其“真赏斋”中收藏的魏晋法帖,请挚友文徵明、文彭父子钩摹,由名刻手章简甫刻石。刻石后墨拓成帖。 《真赏斋帖》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魏锺繇《荐季直表》,中卷是晋王羲之《袁生帖》,下卷是唐王方庆《万岁通天帖》。并刻岳珂...
华夏,字中甫,江苏无锡人,收藏书画既富且精,真赏斋为华氏收藏书画之所,此帖所收皆为华氏自藏。钩摹者文徵明父子为明代著名书法家,镌刻者章简甫则是当时刻帖名手。 全帖共3卷:上卷为三国钟繇的《荐季直表》及后人题跋;中卷为东晋王羲之的《袁生帖》;下卷为唐摹王羲之一门七人十帖的《万岁通天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