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德秀于宁宗在位的后期,忧患于国事,屡屡进言,数年之间,“论奏恳恳,无虑数千万言”,其中许多意见十分中肯,因而受到了宁宗的尊重,可又引起了当时身居高位的权相史弥远的忌恨,原来自韩胄失败后,大权落到主和派史弥远之手,他结党营私,重用小人,排除异己,真德秀对其所作所为十分憎恶,由于这些原因,史弥远对他更为...
绍定五年(1232年),真德秀再次到泉州任职,欢迎他的泉州百姓堵满了洛阳桥,就连百岁的老人也都拄著拐杖走出家门欢迎他,满城百姓的欢呼声震动天地。 良吏为民 百姓称颂 真德秀在潭州任职时,以“律、仁、公、勤”四字勉励官府属僚。真德秀称许周敦颐、胡安国父子、朱熹、张栻等人的学术学说,勉励士人。对于贫穷的百...
据《真德秀年谱新编》可知真德秀的父亲真嵩有子四人,真德秀在四个儿子中排行第二,他还有一个儿子起初名正则,后来改为志道。真德秀的父亲真嵩在他十五岁时与世长辞,从此养家的重任便落在了母亲吴氏一人身上,但她并未连累真德秀的学业,而是在辛苦持家的同时仍不忘鼓励和教育他,可以说,真德秀能取得日...
真德秀是一位贤臣。《福建省志·真德秀传》记载:“游宦所至,惠政毕举,中外交颂。”他任江东转运副使时,正值蝗灾、旱灾交相侵袭,田园尽废。经他悉心措置,所活甚众,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至郊外。 嘉定十年(1217年),真德秀知泉州。泉州是宋代名港,...
真德秀字景元,后来改景元为希元,是建州浦城人。他四岁的时候开始读书,记性及悟性都很好,能做到过目成诵。十五岁的时候失去父亲,由母亲吴氏独力抚养。同郡的杨圭发现真德秀为可塑之才,便在他的学习方面给予极大关怀,杨圭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真德秀。
真德秀的“穷理持敬”思想是对二程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二程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认识论同道德论的统一性,强调把二者相结合、相辅而行。在理学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主义意识的知行统一观。 其次,真德秀提出:“神者气之伸,鬼者气...
1.《泉州贡闱庆成》宋朝·真德秀 维南有州古佛国,选佛场开自畴昔。谁欤经始梅溪翁,万桂森森皆手植。文风日盛贤材多,粉袍立鹄肩相摩。万间庇士岂不欲,环视柰无... 2.《长沙新第呈诸学士》宋朝·真德秀 莫清彼潇江,莫峻彼衡岳。澄光挟秀气,日夜相回薄。月吸珠含胎,虹贯玉生璞。子方有苗裔,温然...
真德秀,《全宋史》437卷注,字景元,后更景希,号西山。福建浦城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全宋诗》嘉定元年为太学博士,以不附史弥远出为江东转运副使,理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至礼部尚书直学士院,仍以忤史弥远落职,出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1234)召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旋即病逝,...
真德秀(1584年-1658年),字景元,号西山,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活动家。他是明末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真德秀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学识和坚定的理想,成为了当时士人的楷模。本文将全面探讨真德秀的生平、思想、教育理念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一、生平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