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计师而言是一个考验。了解“经典”,掌握“基本”,寻找“要领”,难也就不再是难了——真草隶篆迹界流美。 楷书 所谓“真”,就是书法体的楷书,也称正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东汉,盛于唐,沿用至今,名家名作颇多,如“欧体”(欧阳询)、 “颜体”(颜真卿)、“柳体”(...
秦代李斯的《泰山刻石》为小篆典范,字形对称工整,体现庄重古朴的美感。 五、李开选与“真草隶篆四屏” 清末书法家李开选以隶书见长,其作品“真草隶篆四屏”以四种字体书写,融合厚重与灵动之美。此作虽草书部分曾破损,但经修复后保留了原装旧裱风貌,现为书法艺术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并在...
宋璲的篆、隶、真、草四绝技,犹如四把锋利的宝剑,在书法艺术的领域中纵横驰骋。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书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在宋璲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看到他...
篆、隶、草、真、行。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小篆(秦篆):秦朝时期。 隶书(秦隶和汉隶):秦汉时期。秦时虽然规定了小篆为通行的标准字体,实则并存“八体”,隶...
“真草隶篆行”五大书体里,篆书、隶书、楷书被称作“静态书体”,是因为这三种书体在用笔上变化不大,每一笔从执笔、起笔、行笔、收笔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度”,节奏感相对较弱,故称之。行书和草书被誉为“动态书体”,是因为这两种书体的节奏感强烈,在笔法变化上比较丰富,书写自由度更高,更能体现个性。...
在书法界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全能王”,之所以称之为“全能王”,是因为他书法诸体皆善,史书上记载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 意思是他在不同书体上的造诣和成就都是冠绝古今的存在,当然这也仅仅是他的书法才能,在文学上,他更是一个时代的引领者,他的诗文水平同样是一个时代之冠,除...
清初文人书家中盛行着一种“真草篆隶一体”的论调,其理论核心是强调以篆隶为本、诸体用笔一理,其价值趣尚则表现为对传统帖派书法“趋俗”现象的反思与批判。“真草篆隶一体论”的产生,远绍宋元文人,近接晚明遗风,试图在金石学(学术)与帖学(艺术)两方面加以联结,彰显的是清初文人参与书法的热情与“激活”书法...
邓石如擅长四体书,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清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中、后期书坛有巨大影响...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幅篆书作品,整幅作品线条均匀,规范整齐,行书落款,动静结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