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持阶段是战争或竞争过程中敌对双方力量趋于平衡、僵持不下的状态,这一阶段既是对前期对抗的延续,也是后续局势转折的铺垫。其核心在于双方都无法快速取得压倒性优势,需要通过战略调整和资源积累寻求破局机会。以下从四个维度具体解析: 一、力量动态平衡的形成 该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双方在军事...
A.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迫于战线过长、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方面在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也没有力量很快打败侵略者,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4月,时间不符,故A错误; B.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迫于战线过长、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方面...
相持阶段指在对抗过程中,敌对双方因实力接近或消耗过大,暂时无法突破对方防线或取得决定性优势的僵持状态。这一阶段既是双方调整策略的缓冲期,也是后续局势逆转的重要转折点。下文从核心特征、历史案例、战略意义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力量动态平衡的形成机制 相持阶段的本质是矛盾双方的综...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后,开始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进攻长沙后,中国军队组织了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
相持阶段到来前后的国际形势和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中国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前后,正是国际局势急剧恶化的时期。1938年3月,德国军队侵入奥地利。 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讨论捷克危机,达成《慕尼黑协定》。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发动侵略波兰的...
中国战场开战最早,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也最早,持续长达5年。在此期间,中国坚持抗战,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本陆军主力,不但令日军无法执行陆军力主的北攻苏联的政策,也令其一再推迟海军南进攻打南洋英美殖民地的计划,有力地支持了同盟国的“先欧后亚”战略。北非、地中海战场 在北非战场,英军经历了先败、后胜、再...
因此朱德在《论解放区战场》中指出:“所谓相持阶段,实即解放区与敌人的相持。”1944年春至1945年初,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重新对正面战场发动战略进攻,国民党军再度出现大溃败,丢失了6000万人口的地区。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正面战场上有这样差劲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该书的结论是:从相持阶段开始,中国的主要抗战力量就已经是八路军与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了。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比较中肯的。一、国军的表现 国军在相持阶段,仍旧还是不断地丢失空间,在战斗力上毫无意外、一如既往地被日军碾压。在抗战胜利前一个月,国民党丢失了18个县城。7月15日,日寇攻占福建云宵县城;7月...
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相持阶段到来后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提出了坚持团结抗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鉴于1939年后国民党动摇妥协和反共倾向的加强,中共中央指出:中国抗战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但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所以同...
相持阶段主要指的是中美战略相持的三个具体阶段,这些阶段分别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国力和关键科技领域的对比。以下是这三个阶段的详细阐述: 一、2020-2030年经济发展水平持平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逐渐趋于接近。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