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主要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从汉代开始,到南北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朝时期,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等诗人进一步推动了边塞诗的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被合称为“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代表作《...
第四名:《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一生未去过边塞,仅存诗作六首,墓志铭上写: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重温这首诗眼前仍会浮现出大漠风光,感受到盛唐气象,整首诗壮大、豪迈,并不悲观,强大的国力...
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尤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深度解析: 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尤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拓展与延伸: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 《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高适(704年—765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拜...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时,认为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七律2首,七绝74首,其中七绝占...
边塞诗派是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岑参与唐代的边塞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答这道题可使用排除法,李白、杜甫、王维都不是边塞诗人,只有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在英国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美国科学家的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贺知章 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 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 新潇洒,著名的 《咏柳》 、 《回乡偶书》 两首脍炙 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 《全 唐诗》 共19首。 D高适(约704年 — —约765年),字达夫、 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 唐代著 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