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五部从创立到光绪年间,基本维持了固定的官制架构,直到东三省成立,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五部的设立,既是清朝对盛京这个陪都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满族旗人的“优待政策”。总的五部的存在让盛京在清朝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它们也逐渐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成为历史书里的一段注脚。
自盛京五部创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官制维持稳定状态。一直到光绪二年时,盛京将军的权力范围延伸至兵部与刑部。到了光绪三十一年,盛京五部侍郎这一职位被裁撤,将军全面掌管五部各项事务,还对各衙门的官职做出了调整。没过多久,东三省建立,其官职设置与内地各省并无二致。盛京五部的设置及其分工安排,充分...
主要内容包括盛京五部与清帝及盛京内务府的关系,盛京五部与京师六部及盛京五部彼此之间的关系,盛京五部与盛京将军衙门的关系以及盛京五部与奉天府的关系等。盛京五部与清帝及各衙门的关系主要通过盛京五部各部的职能体现出来,所以,这部分的论述将在第二、三章对盛京五部各部职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探讨。论述中,...
关于盛京五部清一色都是旗缺,各部侍郎皆设一人(正二品),具体官制大致如下:盛京户部 盛京户部主管盛京之财赋。实际上盛京地区的经济十分落后,每年的赋税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辖区内仅有部分官庄(粮庄、盐庄、棉花庄等)有额定的进项,此外还有一些旗地租税、杂税的征收。盛京户部下设经会、粮储、农田三司...
盛京五部虽然能独立处理一些大事直接向皇帝汇报,但它们还是属于京城的五部体系,日常事务得和盛京将军、奉天府尹一起商量着办,这样既保证了中央和地方、军政和民政之间的平衡和配合。而且,盛京五部的官员都是旗人,部里的侍郎级别还挺高,是正二品,这说明了清朝对盛京这个地方挺看重,也对旗人特别照顾。盛京户部...
盛京兵部分为左、右两司,左司负责驿站的管理,设有郎中、员外郎和主事。右司是负责边门稽察、铨选和考试等事务的部门,边门通常位于与蒙古交界或者通往长白山禁地的边界。官员如需经由边门出差,需要右司的凭证,并经过守边官的检查才可放行。盛京刑部是负责盛京地区旗人和蒙古案件的机构,每年秋季会和盛京四部侍郎...
盛京五部衙门,清入关后盛京地区的地方官署机构,即户礼兵刑工五部。清自顺治年间起,开始建全陪都行政机构,十五年(1658)及康熙元年(1662)、三十一年(1692)先后复建盛京户礼兵刑工五部,分掌该地区日常军政及经济事务等。设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由中央机关直接任免。衙署均在盛京(沈阳)城内,多数承于...
具体的管理方式是,由盛京总管或盛京将军负责军事和旗务,奉天府尹负责民事,而盛京五部则实际掌管着行政事务。在之前,御史已经单独发布了关于盛京将军和奉天府的相关情况。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盛京五部的官制。盛京五部从顺治十五年开始设立,依次是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和兵部,最后在康熙三十年终于定下来了。虽然...
盛京五部是清朝时期设立的五大中央行政机构,包括兵部、户部、礼部、工部和刑部。这五部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自负责不同方面的国家事务,机构设置和职官分工都体现了清朝政府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兵部是清朝五部之一,主要负责军事事务。其机构设置涵盖了整个军事系统,包括步兵、骑兵、炮兵等。兵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