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舌蟾科(Alytidae科,alitidae),原归入“discoglossids”类群,由少数无尾类两栖动物组成,包括三个属:产婆蟾属(Alytes)、盘舌蟾属(Discoglossus)和拉托娜蟾属(Latonia),共12种。该科的专用名称术语“Alytidae”由Fitzinger于1843年命名。盘舌蟾是在欧洲侏罗纪沉积物中发现的,代表了一些已知最古老的蛙类化石...
绣锦盘舌蟾(学名:Discoglossus pictus):盘舌蟾科、盘舌蟾属两栖动物。平均体长8厘米。身体粗壮,头扁平,宽大于长。背腺沿着背部纵向排列,也可以不存在。瞳孔的形状像倒置的水滴。身上有五颜六色的斑纹。该物种有三种不同的图案变异。栖息地在森林、荒地、灌木丛、开阔的沿海地区、树林和湿地。在水边生活,...
绣锦盘舌蟾蜍在变态高级阶段展现出了独特特质。这个阶段发生在孵化后几周,前后肢发育良好,眼睛突出,尾巴未被再吸收。它们在欧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沿海地带生存,适应了该地区的环境。绣锦盘舌蟾蜍具有耐受咸海水的特性,能够在海水中生存。
盘舌蟾属Discoglossus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中东,半水生性,色彩比较鲜艳。铃蟾属Bombina分布于欧洲到东亚一带,是我国最原始的无尾目,有毒,腹部颜色鲜艳,遇到危险时露出腹部的警戒色。产婆蟾属Alytes分布于欧洲和北非,主要生活于陆地上,因为有将卵背在身后的习性而得名。巴蟾Barbourina有两种,分别...
视觉中国提供地中海彩绘蛙(盘舌蟾),成年,栖息于欧洲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湿地正版高清图片下载和版权授权服务,可用于广告设计、配图、壁纸等场景,作品编号:VCG211199893539,尺寸为3408 x 5131 px (300ppi) | TIFF 50.03 MB | 28.85 x 43.44 cm (11.36 x 17.10 in.),更多
科西嘉盘舌蟾(学名:Discoglossus montalentii):盘舌蟾科、盘舌蟾属两栖动物。体长6.5厘米,身体细长,有一个圆形的鼻子。它们的舌头呈圆盘状,眼睛突出,瞳孔呈圆形或三角形。前肢的手指短而无蹼,而后肢的手指则较长。皮肤触感光滑且有光泽。前肢的无名指是锥形的而不是匙形的。通常生活在溪流中,出现在...
撒丁盘舌蟾(学名:Discoglossus sardus):盘舌蟾科、盘舌蟾属两栖动物。体长5-7.5厘米不等。皮肤的颜色深棕色、灰色、黑色或红棕色。有较浅的斑点,肩膀之间有一个大的光点,眼睛之间有一个大的黑点。腹部呈淡黄色至乳白色。虹膜上半部浅金色,下半部深色,鼓膜几乎看不见。栖息在水生和陆地,包括自然和...
盘舌蟾笠Discoglossidae有2属盘舌蟾属和产婆蟾属Alytes共11种。也有将Bombina(铃蟾属)、Barbourina(巴蟾)也归于本科的。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中东,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马耳他、马约卡岛等地。半水生性,主要生活于陆地上,知为圆盘状而不能伸出。产婆蟾属雄蟾以后...
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无尾目的一科。我国最原始的无尾目,包括铃蟾和盘舌蟾,二者有时列为单独的科。盘舌蟾科有4属15种,其舌为圆盘状而不能伸出。
根据一保存完好的骨架,描述了辽宁西部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新的无尾两栖类:三燕丽蟾(新属、新种)Callobatrachussanyanensisgen.etsp.nov.,并把它归入盘舌蟾科。这是中国第1侏盘舌蟾类化石及亚洲盘舌蟾类最早的化石记录,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第2种产自中生界的具完整骨架的盘舌蟾类。盘舌蟾科被普遍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