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首盘口壶,壶式之一,河南安阳出土的隋代白瓷象首壶。文物鉴赏 盘口高而微撇,束颈、丰肩、椭圆形腹,腹部下收、足外撇,肩部有对称的4组条状系。壶流根部塑一象首,象耳向两侧展开附在壶体上,高昂的象鼻为壶流,对称的一侧是隋代流行的龙首形柄,造型独特。其白瓷略带青瓷特征,为白釉滥觞期作品,是中国...
根据主人的身份地位等级差异,盘口壶的材质主要有金银、玉、漆木、陶瓷等,且具有一定礼制等级不可轻易僭越。浙江上虞博物馆藏 褐釉盘口壶 目前最早的瓷制盘口壶是浙江上虞博物馆所藏的东汉晚期墓出土的一件褐釉盘口壶,自此以后陶瓷制盘口壶便开始流行起来,历经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不同时期,盘口壶的形状...
以往人们认为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但南京六朝博物馆展出的这件三国孙吴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把釉下彩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500年。它是迄今为止所见用釉下彩绘美化瓷器的最早典型,也是迄今所见三国吴时期最完整的绘画艺术珍品。这件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通高32.1厘米,口径12.6厘米,通体绘褐彩纹饰,辅以各...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件西晋越窑铺首纹盘口壶的尺寸:口径13.2cm,高26.1cm,足径10.5cm。这尺寸,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古代匠人对器物比例的精准拿捏。盘口微微外撇,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束颈、丰肩、圆鼓腹的设计,又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对美的独特追求。腹下渐收,平底微凹,更是平添了几分古朴与稳重。二...
中国古代盘口壶 东汉至唐代流行的一种陶瓷器。多在肩部附四系。三国时盘口和底部较小,上腹特大,重心在上部。东晋以后,盘口加大,颈增高,腹部修长,外口沿领也加高;各部位比例协调,线条柔和,造型优美,重...
盘口壶,或称“罂”,为储酒器,是金华婺州窑的常见产品~ @浙江省博物馆 #朱泥淬火 草木生辉#金华地区自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酿酒,唐宋以后,金华酒更是享誉天下,逐渐成为了江浙一带黄酒的代表。明代冯时化在《酒史》中写道“晋字金华酒,围棋左传文”,将金华酒置于极高的地位。发达的酿酒业使得当地对储酒器的需...
青瓷盘口壶起源于东汉晚期,它的器形是由青铜器铜壶演化而来。盘口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造型上也略有些变化。盘口壶在南北朝贵族墓葬中多有发现,盘口壶多成双出土,少有单只出土。如象山 7 号墓、仙鹤观东晋墓、王兴之夫妇墓、老虎山晋墓等贵族墓葬,都发现了盘口壶...
盘口壶是指壶的颈部以上部位突起,壶口形似浅盘,这是汉代尤其是东汉流行的式样。这件瓷壶山西省朔州市平朔露天煤矿出土。盘口外敞,颈部粗壮,溜肩鼓腹,肩部有对称双系,腹下为假圈足式大平底。壶的肩部以上施有青灰色釉,但因胎釉中含铁较多,釉色几近黄褐色。釉层较厚,肩部釉面不甚均匀,并有垂釉现象。未施...
南北朝青釉六系盘口壶出自中国南北朝时期,它是典型的南北朝青瓷。该壶美观、大器。文物鉴赏 南北朝青釉六系盘口壶盘口、直颈、丰肩、圆鼓腹、平底;盘口下对称有两条小系,肩上四面有六条桥形系,呈两双两单状排列;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润泽,开有细密的深色纹片,积釉处呈绿色;平底无釉露浅灰色胎,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