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时忆念供养三宝,哪怕是一盏灯、一根香也尽量供养; 尽心尽力地令自他趋入佛门,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为别人宣讲三宝的功德,引导他皈依; 无论去往何方,都要顶礼佛陀,自己随身携带佛像,在住的地方早晚向佛像恭敬顶礼。 《瑜伽师地论》中也讲了八条皈依戒: 皈依三宝后要恒时依止上师,如果没有上师的教诲,我们很容易...
你受了三皈依戒,“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而你还怕鬼神、还要敬鬼神,遇到一点什么事就求神保佑,或者求关圣帝君保佑你发财,求财神,那就是皈依鬼神了——你犯了皈依戒了,这就不是皈依佛了。皈依法,一切外道典籍不皈依。那么,学不学世间典籍呢?菩萨讲究五明学,要学——学不是皈依,学了拿来当工具。
皈依戒的期限与受戒事宜皈依戒的期限既可长期也可短期,具体时长视个人意愿和修行情况而定。在受戒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仪式和程序,以确保戒律的有效性和庄严性。:皈依戒的期限与短期受戒 皈依戒的期限并非固定,既可长期坚守,也可短期体验,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修行选择和实际情况。而短期受戒,作为皈依戒的一种特...
受皈依戒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若再加上「皈依上师」 就是所谓的「四皈依」。皈依,是发誓寻求三宝和上师的保护,愿意追随佛陀和传承上师的脚步,学习佛法。 尤其「皈依上师」,是指弟子要踏实且如法地跟着上师学习佛法,而不是在上师传授皈依戒之后,弟子便不再需要学习,或不必面对生活和努力修行,就可以脱离轮回痛苦...
法师开示:所谓的“皈依戒”,是指皈依佛后,不能再皈依外道(其他宗教的)天神;皈依法后,不能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后,不能再皈依外道教徒。这里的“皈依”,内涵是至心信受,以此教主、教法、教徒为宗。一旦内心舍弃了三宝,转而皈依其他的,就破了皈依体,平常的学习、交流是不碍的。
佛门戒律森严,皈依戒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在皈依之后,去寻求灵媒或出马仙的帮助,这被视为一种对佛法的不敬,可能会破了皈依戒。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佛教的戒律,还可能带来种种不利的果报。正如舍弃三宝之人,可能会在未来的世中难以遇到真正的佛法。在佛教中,修行者应以虔诚之心对待佛法,不应...
从宏观角度来看,皈依戒包含以上六条。而在《三戒论》中,阿底峡尊者进一步规定了五条皈依戒:其一,面临生命威胁或重大利益诱惑时,亦不背离三宝;其二,面临重大抉择时,唯以三宝为救护之依;其三,时刻忆念供养三宝,竭尽全力以灯烛香花等供养;其四,竭心尽力引导自他归入佛门,宣讲三宝功德,劝人皈依;其五,...
居士戒和皈依戒是佛教中两种不同的戒律,它们在含义、受持对象、内容以及功德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以下是对这两种戒律的详细比较: ### 一、居士戒 1. **定义**: 居士戒是指在家信徒(即居士)所受的戒律。居士是佛教中的在家人士,他们虽然不像出家人那样完全脱离世俗生活,但仍然可以修行佛法并接受一定的戒律约束。
其戒分共同戒和不共戒两种。皈依佛陀而不叩拜其他世间神,皈依佛法而不伤害众生,皈依僧迦而不与外道相伴,此为三不为戒。将佛像之一块视为佛,佛经之字句视为法,僧侣之衣片视为僧迦,此即三为戒。通常把三为三不为戒称作三不共戒。不为生命和国家政权等利益而抛弃佛法僧三宝,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除了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