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不仅为乾嘉文人广泛接受,承载着乾嘉学术成绩,还折射出乾嘉文人思维方式特征。通常认为,笔记只是被选择的著述方式或言说工具,事实上,它的体例也规约着著者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前贤笔记经典无形中会形成“影响的焦虑”,凝定着笔记撰述模式,使著者在这种模式下展开叙述与思考;另一方面,乾嘉学人实事求是的治学精...
冯友兰的《三松堂自序》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友兰,一生著述宏富。长短中国哲学史,完成数部。还有原以英文写成的《中国哲学简史》,在海外造成影响,再用中文翻译回来,依然一时风靡;更有耄耋之年,在失明情形下,心思口述,新成一部突显独立思考的《中国现代哲学史》,在原有基础上,完成从古至今七卷《中国哲学史新...
中国文学史的著述始于19世纪后期的西方和日本,而中国人自己的文学史著作则始于清末黄人(1866—1913)于1904年撰写的《中国文学史》。也就是说,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至今只有120年的历史。这是当今学术界对“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基本判断。这一判断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中国是一个史学意识自觉很早的国家...
焦循的著述,清代曾两次结集刊刻。第一次为道光六年(1826)家刻本《焦氏丛书》,在尽力刻峻《易学三书》四十卷与《孟子正义》三十卷之外,包括此前所刻七种: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群经宫室图》,嘉庆四年(1799)刻《里堂学算记》十六卷,嘉庆十三年(1808)刻《北湖小志》六卷,道光六年(1826)刻《易...
【原词】著述 【释义】著作和论述。指的是一个人的著作和相关的论述。具体来说,著作指的是专著即出版发表的书籍;论述指的是单篇的论文或演讲、报告、讲话、发言等。
龚橙的著述与学术 车行健 提 要龚橙乃晚清名士龚自珍之子,个性狂诞,学问渊博,著述丰富,除《诗本谊》及少数遗札外,其他多不行於世,故世人罕睹其学。本文首先对龚橙的著述做一番勾稽清理的工作,以为探研龚橙学术的基础。整理的结果发现,龚橙的大部分著述皆仍存留於世,并未完全散佚。惟大多仍以手稿形式保存於...
李纲的泰宁著述,主要是指李纲写泰宁、在泰宁写作以及涉及泰宁的文章诗词,通过对《李纲全集》清点、甑别,发现约有53首(篇),按作品方式分别有诗43首、记1、疏1、赞1、书6、序1,时间跨越李纲人生的后二十年,分为三个时间段,是研究李纲与宗本、李纲与泰宁的最权威史料。
《汉书》的著述规模要比《史记》大得多,更为重要的是,《汉书》中记载了许多朝廷中帝王和臣属们之间的奏章、诏令和对话纪要文件,甚至在《史记》中都没有涉猎到的汉武帝之前的西汉朝廷诏令、奏章、君臣对话等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汉武帝太初年之后的许多重要的朝廷诏令、奏章及其君臣会议对话的第一手机密资料,也就...
笔者在上篇公众号文章《先秦时期的著述观念》(2019年10月11日)中,指出,春秋之前,作者奉王命而作,著述不属于作者,与作者名声无关;春秋时期,出现了立言可成名之观念;战国时期,面向公众的著述观念开始出现。这些变化是随着史官文化和官书制度的渐次瓦解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