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
法家有三派,“势”、“术”、“法”,其中,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而他们不同的思想理论,也使得同属一派的三人,却走出完全不同的道路。慎到:从道家走出来的法家 慎到是战国时期一位很特殊的大家,他曾是道家人物,专攻“黄老之术”,之后却改弦易张,成为法家“势”派的创始人。
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 1、管仲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失败,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
韩非子(别名:韩子、韩非),著有传世之作《韩非子》,同秦国相国李斯师从荀子,是法家最具权威的代表人物。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后因秦王嬴政攻韩,迫使他不得不被派去秦国交涉。秦王十分...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
法家三大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李斯 中国古代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家三大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李斯三位。一、商鞅:春秋卫国人。他通晓法家、兵家两家思想,所以他不但重法,而且重兵。商鞅强调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为此商鞅鼓励对外发动战争以及按军功彰显荣耀,并在变法时颁布了奖励军功的法令。著名...
战国时期的法家主要分为三派,分别是商鞅的法派、申不害的术派和慎到的势派。这三派各有不同的政治主张:法派:以商鞅为代表,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维护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商鞅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强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术派:以申不害为代表,主张通过...
法家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就已逐步形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等。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流派之一,主张法律至上,强调权力集中,推崇实用主义,崇尚刑罚,反对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刑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古代中国...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后人称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