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空腹吃,它是一种在酸性胃液中不溶解,而在碱性肠液中溶解吸收的片剂,在空腹情况下,药片一般只要半小时至1小时就可以进入肠道发挥药效,而如果和食物混合,进入肠道的时间可能延长到2-4个小时,发挥药效的时间也会大大延迟。普通阿司匹林可以餐后...
服用阿司匹林可致出血,有胃溃疡、痔出血、牙龈出血和经常皮下出血患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准备手术的病人或准备拔牙的患者也不宜服用,应停用阿司匹林一周后再手术。对未能满意控制高血压的患者,也不宜服用阿司匹林,因为万一发生高血压危象,会引起脑动脉破裂,增加出血的可能。对于已发生过脑溢血者,不论其血压控制得如...
阿司匹林,这一被誉为“神药”的药品,以其多样化的神奇功效,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正如古语所说,“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的正确使用,特别是剂量的把控,成为了确保其安全高效的关键。 对于解热镇痛而言,阿司匹林无疑是一剂良药。成人每次服用0.3-0.6克的...
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低剂量的“百年神药”(约75-125mg/天)能够减轻睡眠不足带来的炎症反应,包括减少IL-6的表达,降低血清CRP水平,并抑制环氧合酶COX-1/COX-2双阳性细胞的数量等。没想到,阿司匹林还成了夜猫子的“救星”?DOI: 10.1016/j.bbi.2024.07.023 “百年神药”阿司匹林 睡眠不...
如今谈起阿司匹林,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让我有所感触的是,百年神药,更像是一座宝藏矿井,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开采探索尝试钩深索隐,又不断地掘出流光溢彩的宝物造福于己。时至今日,人们对于阿司匹林的认知仍然没有停止,对药物的认知,不应该打上“神”与“不神”的标签去理解...
当昔日神药大势已去之际,有人却另辟蹊径,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阿司匹林为什么能治病?正是这个研究问题的答案,再一次改变了阿司匹林的命运。 1971年,约翰·范恩和普利西拉·派珀在《自然》杂志上以“阿司匹林类药物阻滞前列腺素合成的机制”为题发表了研究成果,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才大白于天下。沿着约翰·范恩的研究...
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一类普遍采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其出色的解热、镇痛及抗血小板凝聚功效而广受欢迎。这种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发现柳树皮提取物具有缓解疼痛和发热的效果。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缓解轻至中度疼痛、...
可以说阿司匹林是现在世界上最常用的,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药。在此之前它的历史已经经过传奇般的一个循环,从古代的止痛药到麻风病药,经历了拿破仑的海战,到二次大战间的欧洲,到现在的又一次新的各种预防性用途。它伴随了阿波罗号宇航员登月,且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西班牙哲学家加赛特(Jose O. Gasset)甚至...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这个百年老药,最先来源于柳树皮,在19世纪末开始人工合成,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是水杨酸的衍生物。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具有缓解疼痛,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神归神,但药始终是药 不是仙丹,一样会有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作用强,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