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鹤梁上留题的人几乎都是古代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官员,是古代社会的精英人士,可考姓名者有三百多人,部分题刻留下了他们爱国爱民的思想、担当天下的抱负。白鹤梁上题刻不仅有为官清廉的官员吴革;也有节用爱人的官员黄寿;还有兴利除弊、赈济灾民的张师范,他离任时,老百姓泣送道旁,立祠来纪念他对当地所...
白鹤梁涨水隐没、水枯显露的情景,成为长江中上游一道独特的风景,引得过往涪陵的文人雅士、官吏商贾纷纷前来“打卡”。白鹤梁上的题刻集历代名家文学、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之誉。其中有一句“元符庚辰涪翁来” ,刻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被认为是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东归经涪陵,游览白鹤梁时所...
“白鹤绕梁千年,水文享誉世界。”一座有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之称的千年石梁白鹤梁,静眠于长江上游涪陵段。白鹤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是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它以文字或水标图像的形式,记载了自唐广德元年至今1200余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
文学|白鹤梁散记 今年秋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从重庆新牌坊驱车出发,沿着沪渝高速公路东行,沿途风景如画。约一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被长江和乌江簇拥的历史厚重之城——涪陵,此行的目的就是在涪陵畅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白鹤梁,因常有白鹤栖息而得...
白鹤梁题刻开始于唐代。北宋时期,涪陵城外大江中石梁上有石鱼,石鱼露出即为丰收年份征兆一事已被当地地方官上报至中央政府。石梁被称作“石鱼”。北宋开宝四年(979年)的《谢昌瑜等状申事记》(62号)是现存白鹤梁题刻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一例。其后不久的北宋端拱元年(989年),北宋名臣朱昂也在白鹤梁上留下了...
8月3日,央视栏目《国家宝藏》迎来第四季收官国宝盛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白鹤梁题刻成功入选本季节目的中华文明标识国宝文物,白鹤梁的前世今生再次走进大众视野。白鹤梁题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当晚,来自全国9大文博机构的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故事一一亮相。例如,屏山邓族祝寿贺幛、文工会成立时的签名轴、“...
在她看来,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的优势条件有:符合《世界遗产公约》倡导的国际合作精神,有利于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水文观测类遗产的空白,符合世界遗产委员会近年来强调的文化—自然融合理念,对于水文景观概念的探索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世界遗产的主题和内涵。她也同时表示,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也面临一些问题与...
5月28日,在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地上陈列馆内,讲解员为游客讲解。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这是5月28日在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内透过观景窗拍摄的白鹤梁题刻。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岸边的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5月28日,游客在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
白鹤梁以申遗为契机,探索全球水文明,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申遗工作稳步推进,2023年,涪陵区政府前往埃及推进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河水尺联合申遗工作。2018年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加荷兰第二届全球水博物馆网络国际研讨会、武汉全球“大河对话”国际论坛,正式加入全球水博物馆网络,成为中国...
白鹤梁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国科学家的心血,是中国的历史活化石。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发现白鹤梁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白鹤梁的石头上有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沿用的古代文字和各种少数民族的文字,许多文字都出自中国古代大家之手,苏轼,白居易,李白,杜甫等等著名诗人都在白鹤梁上书写过诗歌。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