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7~9日,太阳位于黄经165°时是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白露,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天气渐渐转凉,清晨时分,人们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为昼夜温差变大,夜晚水汽凝结其上而为晨露。古人以四时配...
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道出了白露时节的思乡之情。在这个时节,人们的心绪随着凉爽的秋风变得宁静而深沉,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愈发浓厚。此外,白露还与诸多美好的意象相关联。如“芦花飞舞,大雁南飞”,这些景象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画卷,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结语 白露节气以...
白露时节还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二)白露吃龙眼,养血又养颜 在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据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此时节,气温快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减少,季节由夏到秋转换。白露时节有何气候特点?有哪些传统习俗?欢迎观看 《漫谈二十四节气》系列科普视频之白露 ↓↓↓ 气 侯 白露是热与...
6. 祭禹王:生活在江苏太湖之滨的老百姓会在白露节气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白露时节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7. 打枣:“打枣喽!打枣喽!”农历白露正是枣儿成熟的季节,一些地区的群众开始自发的“打枣节”。他们用竹竿或木棍敲打树枝,孩子们...
白露节与民间故事 今天是白露节,白露节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白露节是秋季早晚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气温渐凉,晚上草木上可见白色露水。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太阳一照,金光闪烁...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十样白 在浙江温州等地,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
白露节,又称为白露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了解其起源、传统习俗和独特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白露节的起源 白露节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每年的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就是白露节气。此时正值秋季,气温...
一、白露之节气释义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白露之名,源于天气转凉,夜间水汽凝结在地面和叶子上的白色露珠,古人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的到来,意味...
一、白露的寓意 气候变化:白露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凉,大地上开始出现霜冻。这个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夏季的结束,人们开始准备迎接寒冷的冬季。生命转折:白露节气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转折点,很多植物在此时开始凋谢,落叶纷飞,为来年春天的生长做好准备。这个节气也象征着生命的转折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