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蛉热治疗 本病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的丘疹、肌痛等症状得到缓解,白蛉热情况可随之治愈。 治疗目标 控制发热、丘疹症状,缓解发热、全身肌肉疼痛等临床症状。 一般治疗 患者一旦确诊本病,需要立即隔离。 药物治疗 诺氟沙星:广谱抗炎药,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阻止细菌DNA复制,达到杀菌作用。不良反应有头昏、头痛、...
别名:三日热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主页 详细介绍 推荐专家 问诊记录 白蛉热介绍 查看完整介绍 白蛉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表现为发热、头疼、丘疹等 一般使用药物治疗,预后好 简介 白蛉热,是指人体皮肤被白蛉叮咬后,感染上白蛉热病毒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作与白蛉叮咬和蚊虫传播有关。临床表...
白蛉热日常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病情恢复期,需注意有无新发的白蛉热症状或原有症状的加重,自行体温监测并记录,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白蛉热患者应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面条、各种蔬菜等,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如苹果、橙子、橘子等。 忌油腻的食...
又名沙蚊热(sandfly fever),是由布尼病毒科白蛉热病毒属的白 蛉热病毒群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有自限性。临床常表现发热、头痛、肌痛及皮疹等。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别名:三中热 pappataci fever phlebotomus fever 英文名:
白蛉热(sandfly fever)是由白蛉热病毒引起的,经白蛉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亚热带和地中海地区草原地带是白蛉热的多发地区。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痛、结膜充血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典型症状:头痛 发烧 肌痛 畏光 眼痛 一、体征 1、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潜伏期3~6天。
白蛉热相关问诊记录 患者因咳嗽症状,询问医生关于白芨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就诊科室: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患者可以直接用水送服白芨,也可以煮粥食用,白芨对肺部疾病有治疗作用,但需根据个人情况使用。 查看详情 患者询问长白芽的药材是否安全,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就诊科室:中医骨科 总交流次数:17 医生建议...
白蛉热检查 ⒈血常规 ⑴白细胞计数:第1~2病日多属正常,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 ⑵白细胞分类:发病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由于异型淋巴...
白蛉热病因 (一)发病原因 白蛉热病毒为虫媒病毒白蛉热群,至少有20个血清型。可用乳鼠、地鼠分离病毒,亦可用Vero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 (二)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白蛉叮咬进入人体,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到达网状内皮系统进行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病毒血症,引起全身病变。也可侵及中枢神经系统。
白蛉热简介 白蛉热(sandfly fever)是由白蛉热病毒引起的,经白蛉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痛、结膜充血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预后良好。 详情> 常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0.04%-0.05% 传染方式:虫媒传播 常用检查: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更多> 症状表现: 眼痛 结膜充血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