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蛉子是双翅目长角亚目蛾蚋科的昆虫。白蛉子,由卵变虫、长出翅膀成了蛾。它成蛾飞时有小咬那么大,蚊子的半个大。白蛉子有许多种,有几种唯独生存于新疆,公的以吸食植物液体为生,母的专食人血动物血。它是一种寄生虫(利什曼原虫)的传播者,使人得黑热病。它吸人血时就把寄生虫带进了人体。那寄生虫...
白蛉 百科释义 报错 白蛉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白蛉科,除叮人吸血外,其在中国传播内脏利什曼病。此病的病原体为杜氏利什曼原虫,而白蛉为传播媒介。它是一类体小多毛的吸血昆虫,成虫体长 1.5-4mm,呈灰黄色,全身密被细毛。全世界已知500多种,中国已报告近40种,重要种类有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和中华白蛉长管亚种等...
如果白蛉再次叮咬人或宿主动物时,就会将利什曼原虫传播给新的宿主,导致人群或宿主动物发病。白蛉传播黑热病的示意图四、黑热病对公众健康危害严重黑热病潜伏期较长,通常为3-6个月,典型症状是长期(2周以上)不规则发热、体重下降、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乏力、鼻或牙龈出血等,血常规检测会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在中国,中华白蛉、蒙古白蛉、江苏白蛉等主要种类,广泛分布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2. 主要传播媒介 在中国,白蛉作为重要的医学昆虫,其传播媒介不容忽视。中华白蛉是新疆、甘肃西部及内蒙古额济纳旗以外地区的重要传播媒介。长管白蛉则主要在新疆南部老居民区发挥传播作用。亚历山大白蛉也是新疆地区的主要传播者。吴氏...
中华白蛉是毛蠓科白蛉属昆虫。体型较小,与蚊虫相似,体长2-3毫米,灰黄色,全身及翅满布长纵毛,无鳞片。头部有一对黑色复眼,两眼之间有一对很长的触角,头前下方有一个短粗的喙,比头略长。胸部驼背状,翅一对,呈狭长纺锤形,停落时两翅展举在背上,与体成45度角。足三对,细长,不善爬行,腹部细长...
白蛉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昆虫,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毛蠓科(Psychodidae)、白蛉亚科 (Phlebotominae),虫体长约1.5~3.5 mm,飞行能力较弱,呈跳跃式飞行。全世界已记录8属900余种白蛉。中国白蛉的地域分布现已基本阐明,北起内蒙古、吉林,南至海南,东起沿海各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均有白蛉的分布...
从卵开始,以中华白蛉为例,在25℃左右,从吸血至产卵需7-8天,卵椭圆形,大小为0.38mm×0.12mm,灰白色。 白蛉会选择阴暗、略带潮湿和隐蔽的土壤上产卵。在适宜条件下,6-12天孵化。幼虫阶段的白蛉,小毛虫状,白色,分为4龄。一龄幼虫长1.0-1.5mm,四龄幼虫约3mm。幼虫尾端具尾鬃。幼虫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白蛉是一种与蚊子相似的吸血昆虫,成虫体长约3mm,颜色为黄白色或灰白色,全身密布细毛。其口器为刺吸式,停息时两翅竖立。白蛉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与蚊子不同的是,白蛉的卵在土壤里而不是水中产卵。白蛉的卵在土壤里孵化,幼虫也生活在土壤里。凡温度湿度适宜、土质疏松且有机物质丰富的场所,...
成年的白蛉通常呈灰白色或浅棕色,全身覆盖着细毛。它们的眼睛大而黑,足细长,翅膀狭长且尖,背部略微驼起。当白蛉停息时,两翅会上举与身体成45°角,展现出其独特的姿态。白蛉的生活史不仅充满了惊奇,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周期。从卵到幼虫,再到蛹,最终羽化成成虫,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变化与奇迹。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