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茎绢蒿通常于3月下旬萌发,在冬季积雪较多或春雨较多的年份会提前萌发,并能迅速生长,至5月中旬达到营养生长最盛时期。经过夏季短暂的休眠后,于8月初孕蕾,8月中旬开花,9月开始结实,10月下旬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极易从花序中脱落,11月进入干枯期,冬季残存性较好。白茎绢蒿是典型的温性超旱生...
白茎绢蒿通常生长在覆有薄沙的沙丘间凹地或沙漠边缘的薄沙地上,也可生长在砂砾质的山前平原上,适宜的土壤为沙漠土或灰棕荒漠土。白茎绢蒿以单优势种形成的群落分布于阿尔泰山前平原,在群落中形成高20cm左右的建群层片,群落总盖度20—25%,种类组成较简单,仅有6—9种;白茎绢蒿与类短命植物、短命植物形成的...
白茎绢蒿是一种小半灌木,高度可达20-40厘米,全身密布白色毡毛。茎多从基部分枝,形成丛生状态。不育枝上的叶与茎的中下部叶,无柄或有不超过5毫米的短柄。叶呈卵圆形,长0.4-1厘米,宽3-5毫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末及裂片线状披针形。茎基部叶通常在早期脱落,上部叶无柄,常为一回羽状分...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白茎绢蒿 (Seriphidium terrae-albae (Krasch)Poljak)中初步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α-山道年(a-santonin,1),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蒲公英甾 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3),乌苏酸(urso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甙(daucosterol,...
植食性节肢动物于5月中旬及7月上旬两次达到高峰,天敌节肢动物滞后于植食性节肢动物于5月下旬及7月中旬发生两次高峰.交错带白茎绢蒿与沙拐枣上天敌节肢动物资源丰富,大部分天敌节肢动物有一定的飞行能力,可转移至农田及沙漠生态系统,其生态意义重要.故提倡保护交错带白茎绢蒿及沙拐枣,防止过度放牧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白茎绢蒿通常生长在覆有薄沙的沙丘间凹地或沙漠边缘的薄沙地上,也可生长在砂砾质的山前平原上,适宜的土壤为沙漠土或灰棕荒漠土。白茎绢蒿以单优势种形成的群落分布于阿尔泰山前平原,在群落中形成高20cm左右的建群层片,群落总盖度20—25%,种类组成较简单,仅有6—9种;白茎绢蒿与类短命植物...
以往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大多基于植株点位或株数(0维),极少针对植冠的投影盖度(2维)和生物量(3维,由植冠体积体现).目前对三者所体现的种群空间格局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布的小半灌木白茎绢蒿和准噶尔沙蒿种群为对象,测定每株的点位、投影盖度及地上生物量,通过GIS技术对坐标系进行6次尺度划...
1、梦见白茎绢蒿的吉凶指数 一时盛运,而可成功发展之吉兆,但因根基薄弱,孤军奋斗,缺乏耐久力以致好景不长,故若轻浮疏忽便招致失败,戒之,但须知火多成灾之理,尤须提防火灾或烫伤之事,但若人格与地格皆属数者,他格有凶数则:贪淫好欲而无节制。【中吉】吉凶指数:97(仅供参考)2、梦见...
查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交错带主要灌木白茎绢蒿和沙拐枣上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发生规律,可为保护农田沙漠交错带白茎绢蒿及沙拐枣、合理利用沙漠及交错带节肢动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网捕法定时定点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漠及交错带白茎绢蒿与沙拐枣节肢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调查共捕获节肢动物677号,隶属于2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