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白花石刻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唐骏介绍,在清道光年间,生活在四川省广元市的人们找到了一种赤白相间的石头。他们发现,这种石头用来做砚台、茶叶罐等生活物件非常合适。于是,白花石刻制作技艺以最为实用的形式,诞生了。这是目前白花石刻技艺所能追溯的最早历史。但广元的石刻艺术却远不止于此。始凿...
01.白花石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松鹤延年》 白花石刻的原料为白花石 这种石头“坚硬如铁,细润如肤” 产于利州区荣山镇与旺苍县交界处 当地石刻艺人因材施艺 根据石料自然纹理 雕刻成形象生动、色彩分明的艺术品 ▲《苏武牧...
广元白花石刻选材于川北大山中一种罕见的赤、(绿)白相间的白花石,当地艺人巧妙地利用红白相间的天然纹理和形象、结合高超的雕刻技法,在构图上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随后雕刻制作成惟妙惟肖的龙凤、花鸟、虫鱼、山水等文房用品和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装饰摆件,色彩分明;还以民间传说故事和名人佳句相结合然后创作出了雄赳...
白花石刻《辞海》记载:四川广元地区有一种细密柔润的石料,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淡绿色的石层,当地艺人用以雕刻各种形式的文房用品、水盂、糖缸等实用品,称为广元白花石刻。早在隋唐时期,广元白花石刻就由凿崖造像逐步演变为雕石为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广元民间艺人利用赤白相间的白花石...
四川非遗100 第二季 第10集 白花石刻 是在优酷播出的纪录片高清视频,于2024-06-18 00:00:13上线。视频内容简介:白花石刻
广元白花石刻的基本介绍 白花石刻是中国四大石刻之一,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隋、唐开始,石刻艺人们就利用当地一种细密柔润、赤白相间的白花石(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和淡绿色石层),因材施艺,雕刻成各种石屏、砚台、笔筒、花钵、花瓶、烟缸、果盒等日用...
在雕刻手法上,白花石刻吸收了广元深厚的摩崖造像的艺术手法,镂空雕、浮雕、浅浮雕、深浮雕,繁复的传统工艺都要运用于其中。唐骏介绍,被誉为“千佛崖最美造像”的持莲观音像,用的就是镂空雕的手法。 唐骏在挑选原石(图据受访者) 为了能够在这质地特殊的石头...
唐骏的“刻”守之道①:何为白花石刻?|匠心 在猪肝色、青色、墨绿色的石头上,以白色部分的走势为主线,依据每块石头不一样的特性,用錾子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这就是广元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白花石刻。本期匠心邀请到该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骏,讲述白花石刻的历史和技法。杨丹梨鹭 封面新闻记者 ...
2008年6月,四川广元特有的民间工艺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参见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白花石刻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4.2008年6月,四川广元特有的民间工艺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A.白花石刻。B.瓷胎竹编。正确答案:白花石刻。解析:白花石刻是四川...
#非遗技艺# 【广元白花石刻】广元白花石刻是以大巴山白花石为原料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与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并称为全国的四大名刻。白花石刻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广元石刻就由凿崖造像逐步演变为雕石为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广元民间艺人利用赤白相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