⑾治胸胁痰饮 白芥子五钱,白术一两。为末,枣肉和捣为丸,梧子大,每清晨白汤下百丸。(《本草汇言》引《摘玄方》) ⑿治淋巴结核 白芥子、葱头各3g,捣烂,敷患处,隔日1次,每次4~5h。【《中级医刊》1959,(8):566】 ⒀治脚气肿痛 白芥子、白芷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本草述钩元》) ⒁治疟疾 白...
白芥子主治肝肾阴虚、脾胃虚弱、痰湿内盛、阳虚内热、咳嗽气喘,月经不调,头痛眩晕,胸闷消瘦,口苦咽干。 名词解释 白指白芥子的外表为白色;芥子(jièzǐ)是由植物的种子(芥子)在加工及炒制而成的,都有一定的功效,主要以芥子红、芥子黄、芥子白等多种颜色出现。 别名 白芥子又叫白芥麻子、白芥子麻、白芥子麻秆...
今年从7月11日正式入伏,一到三伏天人们就想起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在组成配伍中有一味重要的药是:白芥子。 性状鉴别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或芥Brassica juncea(L. )Czern. et Coss. 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
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 味辛,性温。归经 归...
白芥子的功效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 ...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无臭,味辛辣。可入药
白芥子药材性状: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味辛辣。 优等品以粒大、饱满、色黄白、纯净者为佳。 白芥子药性:"味辛,气温,入手大阴肺经。破壅化痰,止喘宁嗽。
白芥菜,白芥子(芥菜子、芥辣子、辣菜子)。苍白黄色小花,分布于欧洲各地。嫩叶子花可以生吃,煮熟后整株都可食用。挑选幼嫩的以备食用。形态特征 高可达60厘米,茎多毛,有班纹,叶深基部着生,苍白黄色小花,分布于欧洲各地。分布范围 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人工种植 品种选择 选用生育期...
白芥子是化痰止咳平喘药,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是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药性辛、温,归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白芥子可用于寒痰所导致的胸闷气喘,痰多清稀。由于本品具有温通经络,散结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风湿痹痛,或痰阻经络所出现的关节肿痛以及肢体麻木。此外还可用于痰湿导致的外科肿毒类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