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血调经:白芍能养血,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 2.敛阴止汗:白芍能敛阴,对于自汗、盗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柔肝止痛:白芍具有柔肝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不舒或肝脾不和引起的腹痛、胁肋疼痛等症状。 4.平抑肝阳:白芍能平抑肝阳,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白芍的禁忌:1. 禁用人群:白芍过敏者、肝功能严重受损者、气虚和阳虚自汗者不宜使用白芍。2. 禁用药物:白芍不能与芒硝、石斛等中药共同服用,也不能与降压药、强心苷类药物、肝素、华法林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有 周峻伟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1、白芍可以疏通血管 心脏通过一收一缩来输送血液流动全身,收时走动脉泵发,缩时走静脉吸收,如此完成血液循环。而白芍的疏通作用,就更针对于静脉血管,也就是除血痹。白芍能让硬化的血管软化扩张,让血液快速通过,加速血液循环。经典古方“桂枝汤”,选中的就是白芍的通血脉、除血痹的作用。现代医学也证明,白芍...
中药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主要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对于肝血不足出现的眩晕、心慌、面色苍白、或者月经不调、崩漏等病症的患者,可配伍熟地黄、当归、川芎等;对于脾虚肝旺、腹痛泄泻的患者,可...
白芍有养血调经、缓急止痛、平逆肝阳、敛阴止汗的作用与功效。 白芍属补虚药,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等症。与当归、阿胶、川芎等同用,能将白芍养血调经的作用发挥更佳。白芍入肝经,可对脘腹部的胀满、疼痛等起到缓解作用,常与甘草、白术、防风等中药...
白芍为芍药干燥根,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大宗药材。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作用,具体的功效与及禁忌症如下: 1、功效:(1)治疗血虚引起的四肢肌肉痉挛抽搐:尤其小腿腓肠肌痉挛,能缓急解痉而镇痛,常配伍甘草同用,如芍药甘草汤。(2)治疗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等:用于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眼花、四肢麻...
白芍的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 白芍的食用方法 芍药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功效。白芍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白芍炒后长于养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白芍酒炒后偏于养血活血,血虚兼寒凝血瘀之证最宜;白芍醋炒增强柔肝止痛之力。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 白芍是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包括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养肝护肝等。具体分析如下: 1、养血调经:白芍具有补血养阴的功效,味酸能收敛肝阴以养血,常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状。
白芍具有养血调经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病症。对于血虚引起的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等症状,白芍能够养血补血,使血海充盈,月经按时来潮,且月经量恢复正常。在治疗痛经方面,白芍可通过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疼痛。与当归、川芎、熟地黄等...
1、白芍,洗净,润逶,切薄片,干燥。 2、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 3、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脾、肺三经。 功能:补血敛阴,平肝止痛。 主治:头晕目眩,胸腹胁肋疼痛、四肢孪急、泻痢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