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花生上的病害。花生各个生育期均可受白绢病菌侵染,主要为害植株茎部、果柄、荚果及根部。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在美国和印度等主要花生生产国家发生普遍。白绢病在中国多数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来由于耕作制度改变、高产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和气候条件...
一、白绢病的症状 1、白绢病通常发生在苗木根茎部或茎基部,感病根茎部皮层逐渐变成褐色且坏死,严重的皮层会腐烂。苗木受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会导致生长不良,地面上部的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枯萎,当病斑环茎一周后会导致全株枯死。2、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的根茎表面或接近地表处覆有...
2. 喷药防治:在白绢病发生初期,可选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500倍液,或者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1500倍液等。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3. 生物防治:在花生播种前,也可以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拌种,对花生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些生物制剂具有环保、安全、无污...
花生白绢病传播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一定要提前预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第一, 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花生时,应优先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以减轻病害对产量的影响。如花育25、豫花37等品种。第二,要合理轮作与休耕:通过轮作和休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第三,加强...
茉莉花白绢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学名: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小菌核属真菌。菌丝白色,有绢丝状光泽,在基物上呈羽毛辐射状扩展,有隔膜,细胞大小为2.35微米×1.0微米。菌核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3.0微米不等,平滑有光泽。菌核在寄主表面形成,初为白色,后变茶褐色,内部灰白色。菌核...
水稻白绢病是水稻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晚稻秧苗或成株的茎基部,病部呈褐色,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期形成很多黄褐色小菌核。晚稻秧苗染病,引致苗枯。成株染病,病株叶片变黄,整株枯萎。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并导致水稻减产。形态特征 菌核球形至椭圆形,小0.5~1mm,易脱落,表面平滑且有光泽。菌核内部灰白...
一、了解白绢病白绢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主要危害花生的根部和茎基部。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随后病斑扩展并环绕茎基部,导致茎基部腐烂。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病斑表面会产生白色绢状菌丝,后期形成油菜籽状的菌核。受害植株叶片发黄,逐渐枯萎死亡。二、防治策略1.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
四、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 在进行花生白绢病综合防治的过程中,确保花生种子质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春季花生要适当晚播,苗期清棵蹲苗,从而提高抗病力,因此,在进行花生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所有的种子充分的晒干,并且播种前需要用药剂拌种子,这样...
三、茉莉白绢病的流行规律 茉莉白绢病的菌核,不仅能在土壤中存活5年左右,还可以在杂草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最关键的是,只要田间的条件合适,菌核甚至还能重新萌发侵染;如果温度在25~35℃,且湿度在85%以上时,植株发病的严重程度最厉害。茉莉花白绢病,主要的发病时间在4~8月,而5~7月的多雨季节,属于发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