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神君碑》为河北地区重要汉代碑刻,其造型上与较为独特,与一般汉代碑刻在形制上有所区别,初步展现北魏石碑的形制特征。从书法方面来看,该碑的字形结构规整端庄,具有古拙、方正之美,属于隶书范畴。在点画的处理上,稍显稚拙,赋予《白石神君碑》朴拙的书法风貌。《白石神君碑》在用笔上较为瘦硬,笔法上...
东汉隶书《白石神君碑》艺术风格特点如下:- 笔法方面:用笔劲健瘦硬,方圆兼备,承袭篆书中锋用笔传统,线条精致凝练,强劲有力,起笔多为方笔,行笔稳健,收笔利落,波磔分明且流畅典雅,笔画间及字内笔画有粗细变化 。- 结体方面:字形以方整为主,多呈长方形状,结构规整端庄,方正大气,骨肉停匀,平正中带有...
《白石神君碑》俗称《白石山碑》。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25公里的白石山上的白石神君祠。1974年由元氏县百货公司院内移至正定县隆兴寺内。1989年元氏县旅游部门经过多方求访,才于隆兴寺内访得此碑,于是年五月与祀三公山碑一起运回元氏县,重新移置在距县25公里的封龙山上,并建碑楼加以保护。白石神君碑立于汉...
《白石神君碑》俗称《白石山碑》。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25公里的白石山上的白石神君祠。1974年由元氏县百货公司院内移至正定县隆兴寺内。1989年元氏县旅游部门经过多方求访,才于隆兴寺内访得此碑,于是年五月与祀三公山碑一起运回元氏县,重新移置在距县25公里的封...
《白石神君碑》立于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原位于河北元氏县25公里的白石山上的白石神君祠。此碑碑额以篆书书写,结字方形,较为规整,具有一定的装饰性。碑文为隶书,结字稍长,字体开张遒劲,波磔较为分明,用笔方圆兼备,方拙朴茂,法度严谨。此碑重复的字很多,但在字体的处理上真可谓匠心独运,很多相同...
《白石神君碑》刊刻于东汉光和六年(183年),又称“白石山碑”,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河北元氏县封龙山南麓封龙书院汉碑堂。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25公里的白石山上的白石神君祠。此碑立于汉灵帝刘宏光和六年(183年)。系常山相南阳冯巡、元氏县令京兆王翊所立。碑通高2.4米(座已失)、...
《白石神君碑》俗称《白石山碑》。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25公里的白石山上的白石神君祠。1974年由元氏县百货公司院内移至正定县隆兴寺内。1989年元氏县旅游部门经过多方求访,才于隆兴寺内访得此碑,于是年五月与祀三公山碑一起运回元氏县,重新移置在距县25公里的封...
师古之路:吴熙载临《白石神君碑》《白石神君碑》立于汉灵帝刘宏光和六年(183年)。系常山相南阳冯巡、元氏县令京兆王翊所立。额题为“白石神君碑”五个篆字,碑文隶书,共14行,行35字。圆首,有额,无穿。有碑阴题记,碑阴为隶书,碑阴隶书与碑文同时所刻。碑文内容前为序文,后为颂铭。此碑结法...
《白石神君碑》刊刻于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又称《白石》《白石山神碑》等,隶书体,记述了白石山神之功法及常山相冯巡、元氏令王翊祭祀白石山神,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事。矗立在封龙山主峰西翼白石山南麓苏庄本庙(白石神君祠)内。首先,古人对是碑重刻的认定和清劲、方整一路。最早疑是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