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兴奋的是,研究者通过高速测光观测在一颗脉动极小质量白矮星SDSS J111215.82+111745.0上首次探测到两个p模式脉动信号,其周期分别为P1=134.275 s和P2= 107.56 s。对于大质量白矮星而言,其p模式脉动周期仅为数秒,在目前的观测条件下很难被探测到。因此在小质量...
这颗白矮星正在“直奔”太阳系而来,其速度大约为每秒373公里,以这样的运动状态来看,在大约2.9万年之后,它就会抵达太阳附近,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到那个时候,“WD 0810-353”将会与太阳“擦肩而过”,两者之间的最近距离大约为0.49光年。
艺术家对两个白矮星在融合过程中的印象。根据结合的质量,系统可能会爆炸成一个热核超新星,或者合并成一个单一的重的白矮星。天文学家在观测白矮星时,希望看到外层的氢,有时会与氦混合,或者只是氦和碳的混合。不可能同时看到氢和碳的这种组合,因为在它们之间应该有一层厚厚的氦气层阻止它们。在排除了单一...
从密度来看,由于白矮星的质量和太阳类似,但是体积只有地球般大,所以它的平均密度非常大,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之一,仅次于黑洞和中子星。通过测算,地球大小的白矮星,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将是地球的35万倍,假设一个70公斤的人站在白矮星表面,那么他所受到的重力将达到24500000公斤!白矮星之所以能达到如此...
史上最小、密度最大的白矮星是以月球体积包裹了太阳质量的恒星遗体 (图解:在这幅艺术创作中,白矮星ZTF J1901+1458出现在月球上方;事实上,这颗白矮星位于天鹰座,距离地球130光年。 图源:Giuseppe Parisi) …
幸存的白矮星可能比以前更明亮的原因是许多的光源,包括发光的束缚残余物本身,受到爆炸冲击的冲击加热的伴星,以及在爆炸过程中逃逸到太空中的物质的放射性衰变。通常情况下,Ia型超新星的光是由物质中的钴- 56和钴- 57同位素被吹向太空的放射性衰变提供的。(同位素是具有相同数量质子和电子但不同数量中子的原子。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残骸,主要由碳和氧组成。它们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0.5至1.4倍,半径却只有地球的几十倍。由于密度极高,白矮星上的物质受到强烈的引力作用,使得其内部的原子几乎紧贴着彼此。白矮星的形成过程十分独特。当一颗恒星耗尽了核心的氢燃料,它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演化过程,...
VVV1256-62AB为我们提供了首次通过其白矮星伴星估算超冷亚矮星年龄的机会,因为白矮星相对容易建模,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它们的年龄。研究团队确定VVV1256-62A的总年龄为105亿年。“白矮星的年龄是其前身恒星(1.9倍太阳质量)的寿命(20亿年)和白矮星的冷却时间(85亿年)之和”,Raddi博士解释道。研究团队根据...
许多人把这些星体称为“白矮星”,这并不准确。这是因为,“白矮星”中的“白色”表示白色,“矮”表示亮度低。尽管行星状星云中的物体的颜色是白色的,但其亮度不会低于太阳。2、温度的变化对于白矮星影响 行星状星云随时间快速消失,而这些中心区域的炽热恒星核心温度也逐渐下降。当温度降至原来的一半时,实际...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 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已被发现的白矮星有488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