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雀鹛(学名:Alcippe vinipectus)是鹟科、雀鹛属的鸟类。头顶暗灰褐色,有粗著白眉纹,眉纹上、下方又有宽阔黑纵纹;上体茶黄棕,翅表大部锈棕,翅外侧缀白;喉、胸部白色;腹部带茶黄色。虹膜浅黄、浅红褐至黑褐色;嘴灰黑至黑褐;脚灰至角褐色。一般结群栖于海拔2000-4100米亚高山森林的多荆棘...
金翼白眉,学名Garrulax morrisonianus,俗称玉山噪眉或四眉。英文名Formosa laughing thrush。其体长约28公分,翼长9~11公分,雌雄外观相似。头部呈现橄灰褐色,羽片边缘黑褐色,形成鳞片状斑纹。背部橄榄绿色;飞羽鼠灰色,边缘金黄色;尾羽鼠灰色,外侧基部带有金黄色边缘;白色的眉斑和颚线非常显眼。脸...
近期商州有一群拍鸟摄影人,每天清晨至日落,坚守在大赵峪村乡道村旁的小树林中,拍摄一种罕见的小型金黄色小鸟,这种鸟在我们商州发现实属第一次,那么这种鸟到底怎么样?今天一起跟着商洛摄影爱好者罗高潮去看看~白眉姬鹟是小型鸟类,体长11-14厘米,雄鸟上体大部黑色,眉纹白色,在黑色的头上极为醒目,腰鲜黄...
回眸白眉鸫雄鸟 编前话:鸟类的命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属性特征。在众多鸟类中,有些因其独特的“眉”部特征而声名远扬。例如,画眉、绣眼、白眉姬鹟等,它们的名字都与其显著的眉部特征紧密相关。这些鸟类不仅因其美貌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其稀少而显得珍贵。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以“鸟界美眉”为题,逐一...
白眉鹀在树上也在地面活动,尤喜在风倒木处寻食。此鸟初到时和秋后的食物多半为动物质,小部分为草子和浆果;夏季差不多全是昆虫和昆虫幼虫,有的还有少数蠕虫和蜘株,但喂雏的食物绝大多数是鳞翅目幼虫,偶尔有螨类和浆果。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善隐蔽,整天多数时候都躲藏在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和...
白眉林鸲(学名:Tarsiger indicus)是鹟科、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4-15厘米。雄鸟上体灰蓝色(台湾亚种额与头顶石板黑色而沾黄橄榄色)具长而显著的白色眉纹,下体橙棕色或橄榄黄色(台湾亚种)。雌鸟上体橄榄褐色具显著的白色眉纹,下体淡黄褐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角褐色。白眉林鸲主要栖息于海拔2100-4200米的...
白眉鸟的食性真的很杂呢,它们啥都想尝尝!🐦 下面是它们常吃的食物,记得给它们准备哦:谷物类:小米、蓟子、麻籽、高粱、麦粒、豆类、稻谷、苞米粒,这些都是它们的最爱。昆虫类:特别是在育雏期间,它们还会捕食一些昆虫,比如那些危害禾本科植物的鳞翅目害虫。其他:其实啊,它们几乎不挑食...
白眉鹀(英文名:Tristram's Bunting,学名:Emberiza tristrami),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白三道儿、小白眉、五道眉。属小型鸣禽,体长 14-15 厘米,雄鸟头黑色,具白色中央冠纹、眉纹和颚纹,在黑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头不为黑色而为褐色。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半岛、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
白眉鹀的虹膜是深栗褐色,嘴部上嘴蓝灰,下嘴偏粉色,脚部浅褐色。它们的叫声清脆高音起始,接着是或高或低的第二组音,结尾时通常有一短促的chit声。要辨识白眉鹀,可以注意它们的腰部棕色特征,下体纵纹不明显,下颊纹黑色且清晰。这种鸟的分布范围广泛,是鸟类爱好者们的观察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