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白釉长颈瓶西安博物院藏1964年西安市未央区出土唐代陶瓷业,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形成“南青、北白、唐三彩”的繁荣局面。越窑青瓷如冰似玉,邢窑白瓷类银类雪,越窑青瓷中的秘色瓷和邢窑的精细白瓷,更是代表了唐代陶瓷的最高水平,一度成为大唐朝廷的贡瓷。这一期,我们就来聊聊唐代邢窑白瓷。
色泽上青色调相较青白瓷有所减弱,但仍不是纯白,而是白中微微透青,跟鸭蛋壳的色泽类似,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卵白釉。 元 卵白釉印花缠枝莲纹碗 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常模印“枢府”两字,“枢府”是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简称,这类瓷器被认为是景德镇...
邢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窑址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和临城县一带,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 邢窑白瓷的特点是造型落落大方,线条流畅,制作规整,釉色牙白恬静,从陆羽《茶经》里的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可见一斑。 皮日休《茶瓯诗》写道:“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
白瓷又称白釉瓷,各种釉上彩绘瓷器都以白瓷为基础而产生。白瓷起源可上溯商代,在隋代白瓷烧造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在近年来西安出土的白瓷器中,隋开皇十年(590年)元威夫妇合葬墓、大业元年(605年)李裕墓、大业四年(609年)苏统师墓出土的白瓷器,堪称西安出土隋代白瓷代表作,下面加以介绍。隋使特节仪同...
德化白瓷自宋元时期兴起逐步走向繁荣,及至明代达到工艺巅峰。坐落在德化县宝美村的屈斗宫窑址,仿佛一个大型的时光宝盒,将宋元时代17间窑室、800多件工具和近7000件瓷制品保存其间,直到1976年被挖掘发现。隔着漫长时光回望,似乎依然能感受到曾经那炽热窑火的余温。而三班镇的尾林窑址更是了不得,遗迹竟跨越了宋...
瓷器是始于土、成于火的艺术。最初,至少宋元时期,烧造的还是青白瓷,烧出象牙白和猪油白乃至后来的建白和高白瓷,是技术一步一个台阶“走出来”的。德化瓷的瓷土含铁钛等杂质成分少,氧化硅含量较高,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致密,往往带有颗粒状珍珠般的闪光,洁白细润如蒸熟的糯米粉糕...
除了多样的“白”,由于德化瓷土中氧化硅和氧化钾的含量较高,烧造出来的瓷质纯净光亮,具有凝脂质感,德化瓷塑作品如脂似玉,温润雅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含蓄内敛的美学观的具体体现。德化瓷塑《“和谐”花篮》·局部 瓷艺远播 经典永传 德化瓷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以烧制青瓷为主,后出现青白瓷。...
元代:卵白釉瓷 江西景德镇在宋代时就已开始模仿定窑烧造白瓷,但当时生产出的白瓷白中闪青,被称为青白釉或影青。到了元代,景德镇逐渐发展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匠人们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创烧出一种高温白釉瓷器。这种瓷器釉色似鸭蛋,故被称为“卵白釉瓷”。时代的变迁造就了审美的变化,宋人崇尚温润如玉的青白...
中国白瓷发源于北方,中国最早的白瓷出土于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葬。1972年,考古人员从这座墓葬中发掘清理出10余件瓷器,其中有5件是罕见的白瓷。从出土的墓志铭中得知,墓主人为北齐骠骑大将军范粹,从一品,他离世时年仅27岁。范将军被厚葬于此,随葬品等级规格极高,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发展水平的高峰。发展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