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介绍马母生平时也采用了这一说法:“白文冠(1873-1941),女,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村民。”1874年的说法,则是由河北省博物馆的王奕隆在《有关马本斋母子英雄事迹若干问题的考订》一文(《文物春秋》,1990年3期)中提出来的。在20世纪8...
视频简介:饥荒年代,百姓农田颗粒无收,腐败官兵挨门挨户收盐税,却遭到白文冠(彭蕙蘅饰)的一顿羞辱。次子马本斋远赴口外参军,与母亲白文冠依依惜别。转眼过了数载,一日杨先生来拜访,问本斋的音讯。母亲白文冠拿出一年前本斋托人从东北捎来的一封信。杨先生从信中得知本斋当了团长。这时官兵砸门闯入家中抓捕共产党...
众多史料显示,马母21岁出嫁,献县马本斋纪念馆的马母生平介绍也采用了这一说法,指出马母白文冠生于河间县城关,21岁时嫁给了献县东辛庄(今本斋村)的马永长。若马母出生于1874年,那么她21岁出嫁的年份便是1895年,而一些史料也恰好证实了这一点,如陈永平在《从民族英雄马本斋之母看抗战精神》一文中提到,马...
白文冠(1873年1月—1941年9月),女,回族,马本斋之母,生于清直隶河间县城(今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白狮子街的一个回族家庭,抗日烈士。姊妹六人,文冠最长。少时在清真寺学经,略识文字。21岁时嫁与献县(河北沧州献县)东辛庄贫苦农民马永常为妻,共生四子,长子守朋,次子守清(即马本...
白文冠,(1873年—1941年),回族,生于河间县,马本斋之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支持儿子拉起队伍,抗击日本侵略,是英雄背后的一位伟大母亲,更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巾帼英雄。被日军抓捕后,临难不苟,浩气凛然。1941年9月7日,绝食七天后壮烈殉国,时年68岁。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回族人民的杰出英雄,回民支队...
白文冠(1873年—1941年),回族,马本斋之母,生于清直隶河间县城(今河间市瀛州镇)白狮子街的一个回族家庭。21岁时嫁与献县东辛庄贫苦农民马永常为妻,共生四子,次子守清(后改名本斋)。 1905年,华北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枕道。马永常被迫携他的两个弟弟到长城隘口以北的地区谋生。 白文冠独立撑持一家生计,她心...
白文冠以绝食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日伪军派河间县伪县(今河间市)长等人诱劝,都被她痛骂而去,白文冠绝食九天后,以身殉国白文冠牺牲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全军戴孝,迅速处死了谋害白文冠的叛徒、回好哈少甫和前来游说劝降的回奸马庆来,他们在河间城外连打几个胜仗,迫使山本联队龟缩在河间城内。冀中党、政...
这是一件略显残破又无比珍贵的碗,素净的外壁上写有“努力生产”四个字。碗的主人是抗日名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这个看似平凡的碗,穿越了抗日战争的烽烟,记录了英雄母亲生前勤劳简朴的生活,更见证了母子两代英雄坚贞不屈、奋勇御敌的民族气节!1941年8月27日,数百名日本侵略者包围了河北献县东辛庄村。日...
白文冠是马本斋的母亲。她教育孩子要爱国、要做英雄,做人要正直、不屈辱、不苟且。虽然家里贫困,白文冠却常常帮助穷人,所以深受人们的敬重,被尊称为“大冠姑”。1941年,白文冠被日军抓捕,被捕后她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后绝食七天而亡。马本斋,原名马守清,他是抗日英雄,是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