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成立后,白坚武在孙洪伊的引见下见过孙中山,孙赠他“博爱”横幅;后被广西的护法总裁之一陆荣廷聘为顾问;徐世昌任总统期间南北议和,白任直隶代表;滞沪期间被李纯聘为顾问;1920年李纯死后,白坚武投到吴佩孚麾下,任政务处处长。当时的四川军阀,如刘湘、杨森、刘文辉、邓锡侯等,无不奔走其门,试图通过他...
人物简介:白坚武(1886-1937),河北交河人。1910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与李大钊是同学。毕业后历任陆荣廷幕僚、李纯幕僚,后入吴佩孚幕府,曾任吴佩孚军总部政务处处长,号称吴佩孚之"小内阁",成为一时的风云人物。1935年6月28日,联合段承泽纠集中日乌合之众三百余人,从丰台出发,向北平进攻,企图建立伪华北国,后被驻守北平...
日本人当然也希望驱逐于学忠等阻碍其侵略华北的势力,遂与白坚武一拍即合,给予金钱资助,使其在华北建立秩序,驱逐国民党势力。1933年,白坚武策划了刺杀于学忠的事件。于学忠曾是吴佩孚手下的中将,与白坚武结拜为兄弟。作为北洋旧部的于学忠担任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在白坚武眼里无异于“背叛”。而且身登高位的于学忠也不买...
白坚武(1886-1937)来自河北交河县洼里王镇西常庄,1907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与李大钊同学。毕业后,他担任过黄钟报记者和内务部佥事。从1917年起,他在北洋军阀李纯和吴佩孚处担任顾问,直到1937年9月在冀南被国民党军队以“汉奸首领”罪处决。他的一生都在北洋派的圈子内度过,从他担任直隶督...
《友情与命运:李大钊与白坚武的交汇》一、两位年轻学生的相识与共同理想的形成1907年夏天,在北洋法政学堂相遇的李大钊和白坚武,一个来自安徽,一个来自山东。他们由于对国家命运的共同关注和理想的追求,开始了一段特殊的友情和共同理想的历程。二、李大钊:思想家与政治家李大钊的背景与才华使他成为了一位重要的思想...
综观白坚武一生,他的思想始终处于相对主义的影响之下,从青年至晚年。作为秀才出身的读书人,他对儒学并无好感与崇信,而作为不满现实的愤世者,他又认为社会主义不合人性。在1922年之后,他的思想陷入完全以“用”作为价值标准的价值相对主义。到了1930年代,他找到一种理论框架,即南北畛域之见,用以...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后来直系出了一个大汉奸,此人仕途失意,为了名利不仅屡次刺杀结义兄弟,还聚集了一帮乌合之众企图搞事情。此人是谁呢?名为白坚武。白坚武是河北人士,比吴佩孚小12岁。如此大的年龄差距,丝毫不影响吴佩孚对白的器重。来到吴佩孚身边之后,白坚武不仅担任过总部政务处处长,甚至被称为吴佩孚的小内阁...
家书是白坚武追随吴佩孚离开洛阳之后寄居武汉时所写。此时,虽然白坚武的人生从巅峰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但在一般人看来,那个时代当官与发财是连在一起的,曾经在吴佩孚面前红得发紫的白坚武肯定会发了大财。但是,从他的信中不难发现:一提起自己的生活来,就叫苦连天,频频喊穷。我相信在这封家书中,他绝对说的是实情。
在白坚武晚年的思想中真正异于从前的一个明显变化应是:对南、北畛域之见的强调。所谓南、北畛域之见,这里指的是将南北的地理差别引入政治斗争,认为北伐战争是南人对北人的侵凌,因此北人有必要起而反抗。1933年夏,在与朋友的一次交谈中,白坚武即感觉到“蒋介石南北之见太深,以北为征服地,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