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即称其为“大本曲”。 白剧 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白族戏剧在大理地区即形成了白族吹吹腔戏与白族大本曲戏同时并存而各自独立演出的格局。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文化部门,顺应此发展趋势,经过统筹设计,正式将吹吹腔和大本曲戏统一为一个剧种,并命名为“白剧”;由政府文化部门主管...
白剧的的传承:州政协委员杨益琨长期工作在文化部门,她在工作中发现,近些年来白剧和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戏曲一样,存在着传承人才紧缺、经费保障困难等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后,在今年州政协全会上,杨益琨委员和5位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全面加强以白剧为主的少数民族文艺传承保护工作》提案,提出4条相关保护措施建议。州政协...
白剧 [ bái j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ái jù ] 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一个剧种。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干涸 笔画 踉跄 读音 熟悉 紧张 打量 陶醉 蛊虫 顿时 敏捷 磅礴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白剧的行当分为正生、须生、英雄生、花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苦旦、武旦、摇旦;黑净、红脸、大花脸,二花脸;大丑(袍带)、中丑(方巾)、小丑(旗锣伞报)。白剧的表演规律严谨,节奏鲜明,不仅舞蹈性强,其表现力也很强。它用红、黑、白、蓝、紫5色的独特脸谱来区分不同的人物性格。白剧的内容...
同时,白剧爱好者们也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积极传播白剧文化,分享白剧的经典剧目和表演片段,扩大白剧的影响力。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剧,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员。它承载着白族的历史与文化,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保护和传承白剧,不仅是对白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
白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戏剧,历史悠久,由明朝洪武年间从内地传入大理地区的吹吹腔和大本曲剧合流而成。由于历史原因,民国初年,吹吹腔走向式微,退居边缘山乡。1962年,白族古老的戏剧样式正式定名为 “ 白剧 ”。白剧唱词形式基本上用白族诗歌常用的 ” 山花体 “,用白语和汉语演唱,唱腔曲调由三十多种,...
白剧 分享手机反馈 拼音bái jù 注音ㄅㄞˊㄐㄩˋ 繁体白劇 白剧的意思 分词 词语解释 白剧bái jù ◎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一个剧种。 网络解释 1949年后,以吹吹腔为基础,吸收白族曲艺“大本曲”的曲调,得到进一步丰富提高,改称“白剧”。唱词形式基本上用白族诗歌常用的“山花体”用白语和汉语演唱,唱腔曲调有...
白剧的生存与发展 吴戈 摘要:白剧以民间吹吹腔戏和大本曲剧为基础音乐声腔和基本表演程式,兼容其他民族艺术元素,学习其他成熟剧种,经过60年的风雨兼程,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剧种,业已成型,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白剧的酝酿和发展,与其艺术禀赋和特征紧密相...
大理州白剧团是白剧传承代表性的核心团体,自1962年剧团成立以来,先后创作演出了《苍山红梅》《望夫云》《阿盖公主》《情暖苍山》《榆城圣母》《数西调》等上百台大小剧目,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并在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时赢得“天下第一团”的殊荣。 文 罗曼玉 图 大理州白剧团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