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准备晋升捉蒋有功的白凤翔为军长。然而随着少帅送蒋回南京后被扣押,白凤翔的任命就没了下文。不过白凤翔倒是很看得开,干脆辞职到北平东直门闲居。七七事变后,白凤翔离开北平,日夜兼程赶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请求批准他重返前线,杀敌报国。蒋介石也很痛快的给了白凤翔“热河抗日先遣军”的...
由于绥远、察哈尔和热河一带是白凤翔过去的领地,他有许多旧部下,而且在抗日情绪高涨的年代,先遣军快速发展壮大,到1941年已经扩充到5个师,并且在多次战斗中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随后,日军愤怒地集中了优势兵力围剿先遣军。在白凤翔的领导下,先遣军奋力转战两个多月,但始终无法突围。白凤翔本人在绥远固阳战役...
这场战役的神来之笔的地方,在于白凤翔指挥部队利用芦苇荡的地形地貌,让困守在芦苇荡里的日军优势火力,因为无法看清中国军队究竟从哪个方向来进攻,无法发挥。白凤翔及时抓住了战机,命令部队以正面冲锋和侧面迂回的方式发起猛烈冲锋。可是,同样让白凤翔非常意外的是,困守在芦苇荡的日军也非常顽强,这让白凤翔觉得被...
白凤翔:从“西安事变”捉蒋到抗日殉国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决策、由白凤翔捉押蒋介石的重大事件,这就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西安事变”。 白凤翔为什么会成为“西安事变”的三号人物?他又是怎样在抗日中殉国的? 捉蒋英雄胆气豪...
白凤翔 白凤翔(1897年4月-1942年2月8日),字源兰,号瑞麟,河北沧州人,1897年4月生于热河围场(今属承德),著名爱国将领,“西安事变”捉蒋一线总指挥,抗日烈士,陆军中将,中国国民党党员。录入《中华英烈人物大辞典》,被中共中央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奖章,牺牲地内蒙古达茂旗合教村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
部队逐渐接近日军据点,白凤翔举手示意停止前进,战士们迅速蹲下,隐藏在路边的草丛和土坡之后。他猫着腰,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侦察着据点周围的情况。日军据点灯火通明,岗哨林立,铁丝网和碉堡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白凤翔心中默默盘算着进攻的路线和方法,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一番仔细...
尽管西安事变后,白凤翔个人命运经历了起伏跌宕,但他抗日的决心从未动摇。在国家危亡之际,他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倾尽家财,招募志士,组建了热河抗日先遣军。这支队伍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灵活多变的战术和不畏强敌的勇气,在华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抗日游击战。在与日寇的较量中,白凤翔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指挥...
捉蒋任务完成后,张学良将军奖予白凤翔等人奖金万余元,并准备提拔白凤翔接替骑兵军军长,后因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扣留在南京未得实现。“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削去了白凤翔的官职,给他挂了个养闲的高参文职。在中共抗日主张的感召下,白凤翔回到北平,相继卖掉了东直门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达成抗战统一战线,毅然发动“兵谏”,指派白凤翔、孙铭九、刘桂五和王玉瓒等人在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赴陕督战的蒋介石,酿成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发后,这四位“捉蒋”勇士结局如何? 上图_白凤翔(1897年4月-1942年2月8日),字源兰,号瑞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