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桑园害虫防治; (3)使用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4)熏烟防僵; (5)调节蚕室、蚕座湿度; (6)及时除去病蚕、控制蚕座再传染。 二、白垩病: 1.病原:蜜蜂球囊菌。 2.流行病学:发病季节:春末、初夏,多雨潮湿、温度不稳。 3.症状及病理变化: (1)幼虫...
柞蚕真菌病之一,由白僵菌寄生蚕体而引起。又称硬化病或僵病,因病蚕死后多数尸体会出现僵化现象,死亡后的尸体表面长出白色的分生孢子,呈现白色,故称白僵病。 病原 本病病菌属从梗孢科,白僵菌属,学名为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其生长和发育周期分为: 分生孢子、营养菌丝及气生菌丝3个主要阶段(见白僵病)。
首先幼虫体色明显变化,从正常的珍珠白变为黄色、淡褐色、褐色直至黑褐色。同时,虫体不断失水干瘪,最后变成紧贴于巢房壁的、黑褐色的、难以清除的鳞片状物。 (点击图片购买书籍) 考点总结 一、白僵病 1.病原:白僵菌。 2.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染,其次是创伤传染...
目前,广西多个蚕病监测点已经发现了白僵病的踪迹,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可能会引发白僵病的爆发性流行。�蚕病防御措施建议 饲养及蚕具消毒方法 饲养室与催青室需进行“二消一洗”及“烟熏”消毒处理。蚕具需用1%漂白粉溶液浸泡至少5分钟,之后保持湿润状态30分钟,再以清水彻底清洗,并重复消毒流程。在对...
白僵病是蚕类的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感染初期外表与健康蚕无异,但在病死前一日,体表会出现油浸状或暗褐色病斑。病斑位置不定,形状不规则,由菌侵入几丁质外皮变性引起。当感染菌量少时,病斑出现减少或不显现。患病蚕食欲减退,可能伴有下痢和吐液,终致死亡。诊断白僵病,主要依据僵病蚕的共同...
白僵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体壁接触传染,其次是创伤传染。覆盖于白僵病蚕巴体上的分生孢子,极易脱落,且质轻量多,随风飞散。白僵病的防治:主要做好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和蚕期中的蚕体蚕座消毒。用甲醛类消毒剂,优氯净消毒剂、漂白粉消毒剂及古老的硫磺熏烟法等,都能有效地杀灭白僵菌孢子。...
白僵病(white muscardine) 一种最常见的真菌寄生性蚕病,由白僵菌经皮侵入蚕体而引起本病因病蚕尸体干涸硬化并被覆白色分生孢子而得名。白僵病分布很广,特别是在温暖多湿的地区发生很普遍,无论春蚕和夏秋各蚕期,都能引起为害。 病原:原僵菌属丛梗孢科白僵菌属,学名为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illemin,曾...
家蚕白僵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为 A. 食下传染 B. 接触传染 C. 创伤传染 D. 胚胎传染 E. 血液传染 答案: B 分析: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白僵病。白僵病是白僵菌属中不同种类的白僵茵寄生蚕体引起的,病蚕尸被覆白色或类白色分成孢子粉被,故称白僵病。真菌病是病菌的分子孢子通过空气传播的,该病的传染...
当前多个蚕病测报点已检测到小蚕期白僵菌携带,如果不及时防范,或可造成白僵病暴发流行,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小蚕共育户及广大蚕农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降低蚕病的危害。1、饲养室及催青室要“二消一洗”消毒。蚕具一定要用1%漂白粉溶液浸泡5分钟以上再保持湿润30分钟,然后清水清洗,再重复消毒一次。2、做好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