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金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
北魏文成帝登临碣石山,还大宴群臣百官于山下,将碣石山改为“乐游山”。 07 北齐文宣帝登临碣石山 《北齐·齐本纪》记载,天保四年“冬十月丁酉,……大破契丹”,“丁巳登碣石山,临沧海。十一月己未,帝自平州还,遂如晋阳。” 说明北齐文宣帝高洋在打败契丹后,...
9、唐太宗李世民登临碣石山 (唐太宗李世民像)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春,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途经碣石,留下《春日望海》一诗:“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以记功德。 (毛泽东登临碣石山像) 建国以后,毛泽东主席登临碣石山,留下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描述碣石山时说:“碣石在平州(今卢龙)东,离海三十里。远望其山,穹窿似冢。有石特出山顶,其形如柱,当即《禹贡》之碣石。”我国最早的权威字典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碣,特立之石也。东海有碣石山。”的确,碣石山的独特形状,...
渤海湾北岸有一个碣石,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曹操)都曾登临,这已无疑问,问题是究竟在什么地方?从汉以来,主要有如下几说: (一)絫县碣石说。汉武帝所到的碣石,据文颖注:“在辽西絫县,絫县今罢,属临榆。此石著海旁”。文颖是东汉末年人,比曹操还要早一点。絫县西汉属辽西,东汉省入临渝,...
《观沧海》:只有登临碣石,才能有感而发,曹操这一名作毋庸置疑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这首诗写曹操登临碣石山,俯瞰大海所见到的壮观景象,气势恢弘,想象雄伟,是古代诗歌中以写景为主的名作,也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有人曾经怀疑这首诗是不是曹操真正“东临碣石”所写,...
登临碣石玄武山域内多奇石如珠贝遗散于陆嶙峋兀立或卧或立或如禽或如兽或如仙人远眺或如思妇盼归形态各殊品类繁盛然皆石矣貌如齐鲁之碣石故名之 登临碣石玄武山 碣石,吾之桑梓也。古谓石桥盐场、锦江、碣石卫。 唐元和末年(820年),置制设石桥盐场,隶海丰郡,司全邑盐务。迨宋,设防保疆,扼海湾要塞,遂为...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的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开头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居高临海,可以将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后六句实写眼前的景色: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渺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日月之行”后面四句,作者展开想象,将大海吞吐日月的博大写到极致,也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
首先说,碣石在哪里。现在有三个地方在“抢”碣石山的地理归属。分别是河北昌黎,辽宁绥中,山东无棣。 持山东无棣说法的基本来源于《禹贡》,《书·禹贡》:“(冀州)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无棣县有平原,有黄河,无棣原来属于沧州,碣石山,周围几个村名字都叫渔码头,张家码头,吴家码头,付家码头。原来都是海。黄...
碣石山,位于昌黎县城北,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面积320平方公里。为燕山山脉伸向东南海边的余脉,由近百座峰峦组成。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海拔695.1米。是渤海沿岸山势最高,也最险要的山峰。碣石山是五岳之外的第六岳,被古人称其为“神岳碣石”。历史上曾经有九代帝王来此登山,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