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某些病原体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治疗药物后,其反应性不断减弱,以致最后病原体可抵抗该药而不被杀灭或抑制,这就是病原体...
病原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给人体,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疾病。1、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它们可以以单细胞或群体的形式存在。细菌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食物中毒...
据新闻报道,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儿科收治的一名3岁女童,同时感染了3种病原。据医生介绍,该患儿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后,明确以支原体肺炎收治入院。可是住院期间,原本正常的体温再次出现高烧,而且还伴有腹泻。经查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腺病毒抗原阳性、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因此 该患儿属于典...
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症状:轻症及感染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会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流涕、低烧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潜伏期:一般为2-8天,通常感染病毒4-6天后出现症状。...
人群普遍易感。属腺病毒科,是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腺病毒,但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青壮年群居者及医护人员更易感。潜伏期一般为2-14天,IgM抗体在发病一周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IgG抗体出现较晚,但可长期出现。4 柯萨奇病毒 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是一...
病原的感染方式及引起的免疫反应 位于细胞外的细菌通常容易被吞噬细胞杀死,这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会受到多糖荚膜的保护从而抵抗吞噬作用。先天免疫中补体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克服这种抵抗作用,使细菌更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而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细菌通过抗体和补体的组合变得更容易被吞噬细胞...
病原治疗(etiologic treatment)是2019年公布的感染病学名词,出自《感染病学名词》第一版。定义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措施。采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或血清制剂等抑制或杀灭病原体,达到根治和控制传染源的目的。针对某一种病原体应用特异的抗病原体药物以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治疗。出处 《感染病学名词》第一版。
1)病原:小鼠肝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近似球形或者多形态,基因有单股RNA构成,直径60-160nm,具有典型的长约20cm,顶端宽7nm的棒状突起或被摸粒。 冠状病毒通常在56℃经5-10min可被灭火,在37℃几天,在4℃经几个月也失去活性,但可很好地保存于-70℃ 。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
病原细菌 病原细菌(pathogenic bacterium)是指能使人及动物患病的细菌称为病原细菌。简介 病原细菌学分属于医学微生物领域。特征 致病细菌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属性:传播性或传染性、感染性和毒力。分类 病原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和原发致病菌(primary patho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