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疱锈病是一种植物病害,主要危害对象为红松等,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分布与危害 红松疱锈病是世界有名的红松危险性病害,已被列为国内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该病主要危害20年生以下幼树。七十年代在本地区的红松林普遍发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山西...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 红松疱锈病菌为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由疫区输出苗木及转主寄主等要检疫。发现病苗及时销毁。在病区附近不设苗圃,如建苗圃时,应在冬孢子萌发之前向苗木喷化学杀菌剂防治。(2)幼林修枝间伐 从幼林开始坚持修枝,修枝是防治五针松疱锈病的主要措施。对...
5.1.2 松疱锈病是【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全35讲】主讲教师:韩珊 朱天辉 刘应高 胡迅 林恬恬 李姝江 黄琼 杨伟 杨春琳 杨桦的第15集视频,该合集共计35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疱锈病对樟子松的枝干造成了显著影响。在病害初期,感染部位的皮层显得松软且稍有肿胀。大约在9月中旬,病部会出现橘黄色至橘红色的蜜滴,这些蜜滴内部混杂着大量的性孢子。当蜜滴消失后,剥去病皮可以看到红褐色类似血迹的斑点。到了第二年4月上旬至中旬,病皮开始产生裂缝,露出的是黄白色至橘黄色的...
松疱锈病又称五针松疱锈病、五针松干锈病,通常以五针松受害最为普遍而严重。从幼龄幼苗到成熟林分均可感病,但以20年生以下的中幼林感病最重。严重发病林分的发病率可达70%以上。感病红松当年松针长度减少30%,颜色变浅成灰绿色或无光泽,绝对干重减少27%;主梢生长量减少82%~94%,树高显著降低,仅为健树的...
樟子松疱锈病属双维松疱锈病,又称硬松干锈病,分布世界各地。病树的韧皮部被破坏,高生长,粗生长和针叶长度都受一定的影响,当年主干受害的幼树,大多数于次年春季死亡。症状 该病危害樟子松的枝干。发病初期,感病部位皮部松软且略显粗肿,9月中旬前后,从病皮溢出橘黄色至橘红色的蜜滴,内中混有大量的性孢子...
在防治疱锈病的过程中,首要步骤是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首先,需要设立明确的疫区范围,并严格禁止疫区内的苗木和幼树向外运输,以防止病菌扩散。其次,减少侵染源的产生也至关重要。及时修剪病枝,特别是那些接近主干的病态枝条,这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滋生地,防止其进一步侵害树木。药物防治是另一个有效手段...
二针松疱锈病 又称硬松干锈病。分布世界各地。为害双维松中的许多种二针松和三针松。1801年最初发现在欧洲赤松上, 1886年科恩发现欧洲赤松干上的锈孢子可以侵染白前叶片, 确定了病原菌的转主寄生关系,并确定病原菌与1805年报道的芍药叶上松芍柱锈菌相同。其后各国陆续发现该菌可以侵染樟子松、马尾松、欧洲赤松、...
红松疱锈病的发病过程主要在秋季,8月至9月间,冬孢子成熟后无需休眠,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这些担孢子凭借风力传播,一旦落到红松的针叶上,便会萌发出芽管,通常从气孔入侵,偶尔也会从韧皮部进入。约15天后,松针上会出现微小的退色斑点,伴随有初生菌丝的形成并度过冬季。进入次年,初生菌丝继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