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发于夏秋季节,以2~7岁儿童为多见。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相当于西医的中毒性菌痢。 高发群体 无特殊人群 传染 无传染性粪口传播 症状 发病急骤,腹痛剧烈,里急后重频繁,痢下鲜紫脓血,呕吐频繁,寒战壮热,头痛烦躁,精神极其痿靡,甚至...
疫毒痢由于染有疫毒的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其主要发生原因。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痢疾证候类型之一,好发人群为2~7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节。着凉、疲劳、饥饿,以及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发生本病的诱因。其症为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谵妄,甚则反复惊厥,神志昏迷,大便量少肚腹作胀,或痢下脓血。
疫毒痢鉴别 1.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病症极似菌痢,也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便,也发现有类似中毒型痢疾的表现。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培养结果:痢疾杆菌阴性,发现有大肠埃希杆菌,再用此大肠埃希杆菌菌液滴入豚鼠眼结膜囊内24h后如发现豚鼠结膜充血有炎症反应,即可确诊为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
疫毒痢和湿热痢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的差异。疫毒痢是由疫毒邪气侵袭肠道所致,病情急重,传染性强;湿热痢则是湿热邪气蕴结肠道引起,病情相对缓和,传染性较弱。两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上均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 疫毒痢多因外感疫毒邪气,或饮食不洁,疫毒内侵肠道所致。...
疫毒痢和痢疾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和严重程度。疫毒痢是一种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死率,而痢疾则是一类以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疾病,病因多样,包括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严重程度相对较低。 疫毒痢通常由烈性病原体如霍乱弧菌或某些病毒引起,发病急骤,症状严重...
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发于夏秋季节,以2~7岁儿童为多见。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查看详细]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疫毒痢去医院必看 看病挂什么科:急诊科 有哪些症状:抽搐、腹痛、高热、寒战、惊厥、里急后重、舌质红绛、苔黄腻 好发人群:所有人...
疫毒痢 病名。指痢疾之传染性强而病情危重者。见宋《史载之指南方》。亦称“疫痢”、“时疫痢”。《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已有“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升麻、甘草、黄连、当归、芍药、桂心、黄柏各半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当良”的记载。多由疫毒流行,互相染易,壅滞肠道,燔灼气血所致...
疫毒痢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大黄适量,研为细末,过筛,醋调为膏,用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一日一换,直至病愈。 (2)苦参适量,烘干研为细末,过筛。每次6~8克,用开水调为膏,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一日一换,直至病愈。 2.针灸疗法 高热惊厥者,针人中、百会、内关、风池穴,中强刺激。如见脱证,针人中、...
疫毒痢,痢疾证候类型之一。又叫“疫痢”。本病或因患者体质素虚,或因毒疠过盛,致疫毒深滞肠胃,易入营血,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名。临床表现有发病急骤,病情较剧,突然高热,寒战,烦渴,腹痛急剧,痢下脓血稠粘,次数频多,恶心呕吐,或兼发斑疹。儿童因体质娇嫩,每于未出现泻痢的症状时,即呈高热、昏迷、抽搐,甚或...
疫毒痢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粪便白细胞、粪便脓液、粪便显微镜检查、粪细菌培养、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 1.血常规检查 在急性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时常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外观黏液便及脓血便,镜下见较多红、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 (2)粪便培养:约70%以上可培养出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