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留守司 北京留守司,官署名。北宋陪都北京置,掌守卫、弹压之事及钱谷、兵民之政、设留守为长官。沿革 北京留守司,官署名。北宋陪都北京置,金朝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设于北京大定府,长官为留守,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职责 掌守卫、弹压之事及钱谷、兵民之政、设留守为长官。品级 秩正三品。
设官有留守五,正二品;同知二人,正三品;副留守二人,正四品;判官二人,正五品;经历一人,从六品,都事二人,从七品;管勾承发架阁库一人,正八品。明代置中都(今安徽省凤阳县)、兴都(今湖北省江陵县)两留守司,掌守护两都皇陵。各设留守一人(正二品), 副留守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经历、都事、断事司断事...
明代官职体系中,留守司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管理行政事务等职责。其职位设置体现了严格而精细的官僚制度。以下是明代留守司的主要官职及其品级:- 正留守:一人,正二品,为留守司的最高职位,负责统领整个留守司的事务。- 副留守:一人,正三品,辅助正留守管理留守司的日常运作,协调...
明朝的官职体系中,设有专门的留守机构,其主要官员配置如下:正留守,一人,官阶为正二品,是留守司的最高领导,负责监督和管理留守事务。他的职责至关重要,对整个留守司的运作具有决定性影响。副留守,担任此职的官员也是一位,官阶为正三品,作为正留守的副手,他们在留守司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
中都留守司是明朝军事机构和军事行政区划单位,隶属中军都督府,下辖八卫一所。简介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将临濠府设为中都,置留守卫指挥使司,隶凤阳行都督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置中都留守司,防护明皇陵,设留守一人,左右副留守各一人。辖制 中都留守司下辖凤阳右卫、凤阳中卫、皇陵卫、凤阳卫...
治析津,辽阳为东京。沿革 官署名。辽朝、金朝皆置。南面官,太宗天显三年(928),升东平郡为南京,治辽阳(今辽宁辽阳),会同元年(938),改幽州为南京,治析津,辽阳为东京。先后设留守司统领改事及部分军事。金设于南京开封府,长宫秩正三品。参见“留守司”。品级 金设于南京开封府,长宫秩正三品。
留守司留守司。正留守一人,(正二品)副留守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掌中都、兴都守御防护之事。 洪武二年,诏以临濠为中都,置留守卫指挥使司,隶凤阳行都督府。 十四年,始置中都留守司,统凤阳...
京军留守司是明清时期京城的军事机构之一,也是北京保卫战的主要指挥机构。它的设立是为了维护京城的安全与稳定,进行防卫和巡查等工作。留守司隶属于京营,由京营统领兼任留守司的总指挥,下设蓟镇、广宁、崇文、保定、门头沟等十一个分镇。在朝廷内,留守司的官职高于京营,具有统帅地方军队的权力。京军...
留守司是中国古代宋朝到明朝时期在陪都设立的官署。留守司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保卫皇帝所居住的皇城、都城,并管理供应事务、修缮内府诸邸和皇家建筑,如都宫原庙、尚方车服等。留守司还负责掌管内苑花木养护以及门禁关钥启闭等职责。辽朝和金朝也设有类似的机构来执行类似任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