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论用笔用墨 四 论勾皴=擦染 五 论画山 六 论画水 七 论画树 八 论石(并论树石) 九 论苔点 十 论点缀 十一 论时景 十二 论设色 十三 杂论 十四 论师法与变化 十五 论书画相通 十六 论画病 十七 余论 十八 原序 十九 画筌跋
善书画,精鉴赏,另著有《书筏》。《画筌》于康熙七年(1668)夏付印,全文4000余字,不分章节,通篇用骈文体对偶文字写成,一气贯注地讲述山水画理论和技法,兼及人物画和花鸟画。持论精微透彻,发前人所未发,是清代高水平的画论著作。文中逐段有王翚、恽寿平所加评语,篇末有作者的跋语。
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点笔闲窗,寓怀知己;偶逢合作,庶几古人(此复拈八法示人,以见书画同源,真千古不易之论。此笪先生《书筏》《画筌》并著之意也。“高隐”下四句,尤为作画根本要义,勿轻读过)。 至于人物花卉,鸟兽虫鱼,冠服审其时代,衣纹应有专家。顾盼想其性情,爪发更无遗憾。春葩秋萼,花叶全...
画筌文言文翻译原文: 《画筌》者,张璪所著也。璪,吴郡人也。善画山水,尤工泼墨。其所著《画筌》,论画之理,博而精,言辞雅致,学者宗之。 译为白话文: 《画筌》这本书是由唐代画家张璪所著。张璪是吴郡人。他擅长画山水,尤其精通泼墨技法。他所著的《画筌》论述了绘画的理论,内容广泛而精深,语言优美,被学者...
《画筌》是中国清代一部绘画理论的瑰宝,于康熙七年(1668)夏季出版,全书约4000字,采用对偶的骈文体,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的理论与技法。书中见解精辟,新颖独特,是当时画论中的高水平之作。王翚和恽寿平在文中各加评语,作者在篇尾还发表了跋语。该书以山水画为核心,借鉴并提炼...
(一)《画筌》“境界”释义 笪重光《画筌》中论及“境”或“境界”者有十余处,主要使用了地域空间之境界(如“境深隐于树里”“取境设路”)、境况(如“灰堆乃矾头之变境”)、绘画意境(如“境辟神开”“会境通神”)三种含义;区分了“真境”“实境”“神境”“妙境”“恶境”“异境”等绘画意境;提出了...
《画筌》(笪重光)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具有高度原创性、独创性和文学性。早期的思想形态极具特点,宗教神学、中医典籍、古代兵法、儒家、道家、佛家和百家思想、风水玄学、二十四史、风俗地志等等内容博大精深。本套“经典...
从中他看到了师法自然的创造力,看到了走出自然的失败,看到了历史上的任何有成就的山水画大家无一不是自然的受益者,正如清人笪重光在《画筌》中所言:“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他也看到了古人的规范,那就是“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他开始谋划自己的规范,那就是“以自然为师”,像先贤一样拥抱生活,画...
笪重光《画筌》论时景篇译文:在云雾里的都城,周围的山势要像龙蟠虎踞;春雨中的林木,村落内的房屋又如鳞次栉比,“洪飞冥冥”。最爱那夕阳落下之后展开的一片红光,正当山上的雾气送来了傍晚的美景。夜雾虽然似乎收敛了,但有的地方还在舒展,轻柔的云彩虽然有时断了,有时又接连上。秋天的色彩散步在平远的树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