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幅(上图),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四条屏 通景屏 条屏、通景屏(上二图),条屏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其形制与立轴一样,只是多了几幅...
特点:装裱得体、题诗赞画 诗堂装是在一般结构中增加了“诗堂”,也就是在画心上端镶有一块纸,“诗堂”除了装饰也有题诗赞画的功能,也被称为“玉池”。清 佚名《盘山静夜图》 故宫博物院藏 “诗堂”不仅可以分割空间,而且题诗赞画也让书画从画面本身拓展出来,实现美观与实用的统一。锦眉装 特点:双“锦...
中国书画装裱可概括为轴、卷、册三大类,另外,还有暂未归类的横披、镜心等。这些按照画件形体规定的式样即为装裱形制。在每一类中不同的装裱式样又称品式或装式。即使是同一形制,也有相对独立的装裱形式,如轴类的对联、屏条等。 1、立轴 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条”...
1. 准备工作:首先要将字画清洁干净,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渍。然后,用尺子测量字画的大小,根据测量结果裁剪适合的装裱板和装裱纸。裁剪时,装裱板应该比字画略大一些,装裱纸应该比装裱板大出2-3厘米。2. 固定字画:将裁剪好的装裱板放在桌子上,用装裱胶均匀地涂抹在装裱板上,然后将字画放在装裱板上。注意,字...
逐渐向前排刷 把托纸排实 上完托纸后,在托纸四边口上刷上浆水 起件时,用右手食指与母指拿棕刷,中指与食指夹住上右角,左手夹住左角提起 近墙板垂直摆正后贴住上端左右角,然后封固四周 封固后在画心喷些细水花,防止画心比边口先干发生绷裂 镶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
1、装裱架:选择适合尺寸的装裱架,确保能够稳定地支撑字画。2、装裱画框:根据字画的大小和样式选择合适的装裱画框,框子材质一般有木框、铝框等。3、画背板:用于固定字画和支撑画框结构的背部材料。4、背板衬垫:提供背板和字画之间的缓冲效果,保护字画的表面。5、装裱帆布:用于包裹和保护字画,在装裱架内固定并...
书画装裱方法 一、关于传统手工装裱 传统手工裱工序复杂,制备浆糊托裱画芯最关键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书画装裱工艺主要有手工裱和机器裱两种。手工裱作为一门传统手艺,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卷轴或者装框条成镜框。原裱的书画作品不论画芯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
书画装裱的过程繁琐且讲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材料准备。主要包括装裱布、裱绫、裱纸、轴头、绊带等。这些材料不仅要美观适用,还要具有防腐、防潮、耐磨损的特性。二是托裱。将书画作品平放在裱纸上,用浆水将裱纸与书画作品粘合在一起。这一步骤要求匠人熟练掌握浆水的浓度、涂敷的均匀度以及压平的力度,...
屏条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最早从宋代开始流行用书画裱成条幅来装饰壁面。由于画身狭长,为四尺或五尺宣纸对开,所以能装裱成屏条形式。 四条屏轴 屏条单独挂的称“条屏”(屏条),四幅并排悬挂的称“堂屏”或“四季屏”。也有四幅以上多至十二幅甚至十六幅,紧挂相联,成双数的完整画面,称“通景屏”或“通...
装裱就是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覆背、砑背,然后安装轴杆等工序,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镜片等形式。自古就有“人靠衣装、马靠鞍装、佛靠金装、画靠裱装”之说,当然我们的装裱历史更是源远流长。中国书画的装裱最早可以从简册算起,简就是用竹、木加工成平面条状...